2021-02-19
【蕭旭岑觀點】拜登第一課:兩岸應恢復對話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農曆除夕前,通了兩個小時電話,可視為拜登政府對中政策的起手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engagement」(交往):拜登強調會基於美國與盟邦利益,與北京展開務實與結果導向的engagements,意味川普政府時期的containment(圍堵)途徑將被取代...
2021-02-23
【張登及觀點】疫苗外交是中美結構性競爭的風向標
一、中美結構性競爭方向不變
新冠疫情使得美中關係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不僅抹煞了2020年初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贏得的短暫緩和,還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甚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意識形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除了中美和全球貿易連結比冷戰與更早時期都更加綿密,難以立即「斷鏈」(decoupling)以外,所有其他方面,大國對峙的形勢都比1914年前夕的英德對抗猶有過之。
2021-02-10
【翁履中觀點】拜登的戰略清晰,臺灣看清楚了嗎?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對國務院發表首次的外交政策演說,在演說當中拜登強調未來美國面對中國大陸的挑戰,會用外交的手段來處理爭端,而不會以全面對抗的方式放棄交流機會。從拜登的談話,不難推測未來四年美國很可能會回歸傳統的一中政策。回顧川普時代,臺灣曾經一度期盼美國對臺灣的支持,從戰略糢糊轉為戰略清晰,而拜登政府目前對臺灣的態度,看來是越來越清晰,只不過拜登希望臺灣與中國大陸展開對話,而不是支持對抗...
2021-02-24
【温承澤觀點】第二次彈劾案後,共和黨內的川普問題
2021年2月13日,美國參議院針對川普第二次彈劾案進行定罪與否的投票,結果為57票贊成,43票反對,全數民主黨與七位共和黨議員投下贊成票,未能達到憲法規定的2/3門檻(67票),川普再次被釋罪。然而,共和黨內正面臨一項重大問題:川普對共和黨未來所扮演之角色...
2021-02-16
【張郁柏觀點】網路時代的我們,如何避免政治極化?
隨著1990年代網路科技與AI的快速發展,個人發言的經濟成本降低,隨意的幾句話均可能在網路上成為眾人口耳相傳的故事,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也因此透過網路世界形塑了社會的價值觀和整體氛圍…
2021-02-06
【翁曉玲觀點】52臺變更審議NCC以拖待變
中天新聞臺自2020年12月12日從有線電視52臺下架停播後,至今已近2個月仍無頻道上架替補。部分有線電視業者雖早已提出像是《寰宇新聞臺》、《CNN》、《FRANCE 24》新聞臺等替代頻道申請案,然而主管機關通傳會卻遲遲未審,一副有線電視業者如不符朕意、不上架華視新聞臺,通傳會就擺爛擱置,反正依法通傳會可有最長4個月的審議處理期,「以拖待變」看來是通傳會目前打的如意算盤...
2021-02-05
【葉家興觀點】公益、眾籌、反萊豬
上月中某個夜晚,一位臺灣食品業派駐在江蘇省昆山市的營運主管突然因腦出血而昏倒,雖然開顱手術後逐漸脫離了生命危險,不過仍然意識模糊,處於昏迷狀態。因為疫情關係,妻小都在臺灣,不便前往探視照料。而接回臺灣治療的醫療專機所費不貲,巨額費用帶來的巨大壓力,焦急的妻子決定利用「水滴籌」平臺來籌款。慶幸的是,短時間內就籌到了接近40萬人民幣...
2021-02-08
【林彥良、邱瑀庭觀點】疫情下社會服務的轉變與挑戰
COVID-19(新冠肺炎)在2019年末爆發,經歷了全球疫情最為嚴峻的2020一整年,各行各業免不了疫情的波及,而社福領域也同樣的面臨著許多挑戰。以高雄市為例,2020年因疫情而減少參與社會服務中的社會福利服務志工人數就有3,924人,減少投入人數約占社會福利類一成,而社會福利普遍為各縣市志願服務人數最多的類別...
2021-01-28
【孫廷禎觀點】兩岸不對話,外交也難為
世衛組織第148次執委會於臺北時間18日舉行,我國此次未委請國家提案,引發討論。對比年半年疫情鋒頭上,民進黨政府大外宣、大內宣分進合擊時的高昂氣勢截然不同,令人咋舌。拜登甫上任即簽署行政命令停止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程序,但臺灣何時能重回世衛大會,猶未可知。追根究柢,關鍵原因還是蔡政府長期對外政策務虛不務實,刻意迴避兩岸關係,又未獲穩定的臺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