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能源」兩個議題,在如今的臺灣,猶如站在光譜的兩端,是永遠的對立面,很難走到一起。513、517大停電徹底喚起臺灣人對於能源的重視,「缺電」更是所有人的噩夢,儘管國家早已傾盡全力扶植綠能產業,給予民間使用太陽能的種電補貼措施,發展風力發電,卻仍無法平衡未來能源消耗,供不應求的情形。於是天然氣發電成為一種相對中庸的能源替代措施,但替代的代價卻是用環境開發來償還。
新冠肺炎2020年襲捲全球,臺灣無法置身事外。尤其2021年5月疫情再次來勢洶洶,隨著確診數升高,即將襲捲而至的是對經濟、民生的重大損害與衝擊。其後的三級警戒期間,實施多項社會隔離、居家上班、停課、長照社區關懷據點暫停運作等措施,也讓家庭關係衝突的家庭暴力問題再次浮現。
長期關心偏鄉民眾保健的林獻堂顧問傳來一個好消息,有意將「i顧健康計畫」推廣到宜蘭與花蓮偏鄉社區。這個計畫以推動社區藥局數位化為核心,結合「健康雲」平台、「i顧健康」APP及「i顧健康LINE@」,由雲康管理顧問主導技術整合與營運、聿新生物科技負責健康服務,並委託臺灣年輕藥師協會邀請社區藥局加入「i顧健康」行列,希望能方便社區長者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藥師協助定期測量血壓與血糖,由熱心的藥師守護民眾健康,絕對是一大福音...
農曆年前,立法院的修憲議題攻防沸沸揚揚,但後來雷聲大雨點小,只有降低投票年齡一項送出修憲委員會。過年後立法院重新開議,最快2月底修憲案將送院會表決。其實,已有憲法學者提過,降低門檻無須經由修憲,若修憲未過更有害於降低門檻。更進一步說,用一條不須要修憲的修憲案,或是複決不過的修憲案,作為行憲紀念75周年的獻禮,實在有負於中華民國憲法深厚的歷史和當代意義...
提送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資料中,經濟部能源局坦誠揭露政府弊病,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跳票。蔡英文總統執政後一貫強調...
王力宏事件,其前配偶李靜蕾發出的聲明稿中提及:「….女性選擇為家庭全心付出擔任家庭主婦,雖然表面上是屬於『無酬』的工作,但這只是家庭成員角色的分工,不論外出工作或在家做家事,都是家中重要的支撐,甚至是一個全年無休、24小時多重角色(例如:保姆/老師/清潔工作者/司機/總管/伴侶/特助等工作)。這份工作的薪酬應該加總計算,加上以你的能力不外出工作所失去的機會成本。這應是所有家庭主婦透過自己努力應得的薪酬,而不是被贈與或施捨的……」引起家庭主婦共鳴及社會大眾的關注與討論。這也是臺灣婦女團體長久以來的主張及呼籲。
303大停電後,全國各界檢討政府能源轉型政策聲浪高漲。但也不乏為政府政策辯護的文章。其中以落落長之「303全臺大停電事件:停電是因為電力不足嗎?」為代表作...
民國110年, 5月份13日與17日,五天兩次大範圍分區停電。13日分區停電的肇因是超高壓變電站執行測試時,人為誤失;興達電廠折損220萬瓩供電,「號稱」有350萬瓩備轉容量的電力系統,居然無法承受,必須緊急分區停電;幾乎在開始分區停電的同時,府院黨高層與側翼環保團體幾乎同時將此事定調為「電網」問題,在能源轉型的大旗下,我們怎麼可能「缺電」。17日早上興達一號50萬瓩燃煤機組故障跳機,與350萬瓩備轉容量來比,小咖。搶修後, 18:00 時已恢復低功率供電,但晚上8:50仍然開始首輪停電。這次沒有任何機組故障,沒有神來之手,原來我們的電力系統的備轉容量是零,連因應用電量增加的能力都沒有。臺電在宣布分區停電時,甩鍋麥寮電廠與核三廠,認為這兩座未能「提前」完成大修的電廠要承擔分區停電的責任。第二天有自認為環保人士的說,我們不缺電,停電是臺電規劃電廠大修期程不當導致。
最近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被視為近年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重要突破。顯示亞太國家有能力自行建構FTA,並沒有被美國川普政府保護政策所影響,其中意義非比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