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社福教育

【陳張培倫觀點】澄清一些對原民升學保障制度的誤解

李坤隆老師日前撰文從資源及歧視角度立論,主張應廢除原民升學保障制度。或許該投書出發點是為原民生著想,但身為原住民族的一份子,覺得這位老師恐怕對該制度誤解不少,必須為自己族群說一些話…

時事憲政

【賀久高觀點】人民應全力否決修憲複決案!

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案已經進入人民複決階段,人民應如何表態?如果從立法院通過該案是朝野政黨高度共識的結果、獲社會各界普遍支持,以及其內容看似符合國際潮流的進步思想來看,人民豈有不支持該案的道理?但如果從憲政主義、民主真諦,以及我國現今憲政運作的具體情況來看此案,除了應全力否決之外,實無其他選擇...

憲政

【廖元豪觀點】玩憲還是修憲?

又是沸沸揚揚談「修憲」的時刻,但朝野政黨真的是站在捍衛憲政秩序,尊榮憲法的立場來探討修憲?還是再次以政治利益為唯一目標,去玩弄、羞辱憲法?...

教育

「我們都是90後」系列──【崔雅娟觀點】「是教育還是競爭?」—別讓分數束縛你的青春

有句話說,教育是脫貧的最佳途徑,你認同嗎?教育是每一個人這一生中的必經之路,然而你對教育的看法又是如何?是為自己學習的?是為了貢獻社會?還是為了那一張閃亮亮的文憑?我相信許多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經常聽到「考得如何?」「考幾分?」「讀哪間學校?」「有沒有前三名?」,很明顯地透露出臺灣這塊土地的教育文化,仍然是圍繞著文憑主義、競爭風氣...

時事經濟

【賴祥蔚觀點】發展經濟學家獲5000萬獎金──對臺灣深化永續發展的啟示

今年度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是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薩克斯被認為是天才型的經濟學家,二十八歲就獲聘為哈佛終身職教授,是發展經濟學的大師。發展經濟學不只研究經濟,也研究人口、健康、教育和環境等因素。

能源

【李敏觀點】核能是潔淨能源是無庸置疑的

能源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但將人類的文明推向高峰是電能。電能使用方便、乾淨、安全,可以讓人類更廣泛的利用各種初級能源。電能係透過其他的能源轉換而來,發電設施與能量轉換過程都會消耗地球的資源、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也會對人類生命與健康帶來衝擊。能源使用的經驗顯示,沒有任何一種能源是百分百的潔淨,是百分百的綠,某一能源是否潔淨或綠,可以是主觀的認知,但總該有客觀的依據吧...

社福

【王如玄觀點】選舉過後,社會難題依舊在

選戰結束,社會難題的挑戰才正要開始。選舉煙硝瀰漫,但潛藏在國家及社會的寧靜危機正悄悄來臨。選舉期間各政黨競相加碼撒幣,但是潛在的社會問題及事件正一件件在發生。

憲政

【王冠璽觀點】「強迫公開道歉」的違憲困境與出路

2022年2月,憲法法庭於111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主文中表示:「一、民法第195條第1 後段規定:『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所稱之『適當處分』應不包括法院以判決命加害人道歉之情形,始符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及思想自由之意旨。司法院釋字第656號解釋,於此範圍內,應予變更…。」筆者根據釋字第656號協同意見書之註釋五、六記載可知,日本認為「道歉謝罪」合憲;韓國認為違憲。此外,德國雖不得請求登報道歉,但得請求撤回其言論。

社福教育

【李坤隆觀點】粗糙簡化的原住民「加分」制度亟待檢討

2003年時,高雄女中畢業的排灣族小孩雷家佳時因家境不好,考上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公費生資格,最後卻決定禮讓備取的921地震受災戶張穎華,自己轉而就讀政大法律系,這段佳話也成為當時媒體焦點。這樣的新聞至今仍讓人感動,但是卻也凸顯出原住民加分制度的許多問題。如果不予以正視,恐怕會衍生出另類的種族歧視,甚至可能被解讀是政策的心虛。

憲政

【李念祖觀點】情輕法重,救濟無著,司法何用?

林姓司機於102年間駕駛大貨車行經臺中市某平交道,待列車通過,柵欄(遮斷器)升起,約8、9秒鐘後發動車輛前行。但因柵欄升起後4秒鐘後警鈴又作,黃燈閃起,車輛起步才5秒鐘,柵欄復行放下,再隔3秒鐘大貨車已經闖入平交道,也撞毀了柵欄。事後臺中監理所認定駕駛「警鈴已響、閃光號誌已顯示,闖平交道因而肇事」,依法裁處新臺幣 6 萬元、吊銷大貨車駕照、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