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海嘯使得福島第一核電站4座機組冷卻系統斷電失效,反應爐在停止反應後衰變餘熱無法排出,最終造成1、2、3號機組接連爐心融解。事故後,熔毀的核燃料至今仍未完全取出並持續釋放餘熱,其中3號機組的燃料取出作業在2020年度結束,整個核燃料取出計劃將在2031年完成。在此期間,日本對爐心及乏燃料池持續注入冷卻水,維持爐心的低溫狀態,產生之廢水因而具放射性污染..
尼加拉瓜於10日正式與我國斷交,這是蔡政府任內,第八個選擇與中華民國(臺灣)斷交的邦交國,雖然目前仍維持僅剩的十四個邦交國,但能夠延續多久仍屬未知。也許在這個時候,更該重溫錢復先生「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的提醒。
對蔡英文總統國慶演說,毫無意外仍是一如以往的文青風格。不過,在整體氣勢上,自信與姿態都略有修正。雖然,對中華民國的傳統元素,有更進一步的處理,但民進黨路線的國家認同,仍是主軸。在兩岸關係上,蔡總統雖然嘗試釋放溫和訊息,但這些藏在細微處的溫和訊息,被蔡總統所提「四個堅持」的強硬姿態幾乎遮蔽不見。但更強硬的玩火修辭,則昭然若揭...
二〇〇八年國民黨執政後,總統馬英九幾次說過:「九二共識對我們而言,指的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指的就是中華民國,沒有第二種解釋」。對於「沒有第二種解釋」的講法,大陸頗有意見...
2021年9月,美中關係開始變天,正式邁向既競爭又合作的大道。不過,從6月到9月這段期間,美中關係充滿了驚奇與轉折,高潮迭起,讓人目不暇接。
筆者常云,民進黨治下最好幹的工作,就是對外(包含兩岸與國際)領域。原因無他,「勝了就是勝,輸了還是勝。」...
近日,隨著疫情爆發,民進黨的支持度與領導威信受到不少挑戰,然而卻不見國民黨政黨支持度有明顯提升,仍處於輿論市場低谷...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在七月底訪問天津,試圖重建美中對話管道,但是在八月初的東協外長高峰會上,美日聯手批判中國大陸,又讓中國外長王毅憤怒回擊,要求美日不要對中國大陸有不實指控。對臺灣而言,美中關係緊張究竟是福還是禍?表面上看來美國和民主盟友都加大了對臺灣的支持力道,可是,力挺臺灣不能只是言語,就算對美國有高度的信任,難道不該先搞清楚美國有多少實力和決心來支持臺灣...
在世界目睹近期阿富汗淪陷的同時,美國國內對拜登總統混亂撤軍行動的批評力道也正在加強。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內部鮮少有人公開對阿富汗混亂的局面加以評論。其中,民主黨籍紐澤西州眾議員Tom Malinowski公開批評拜登政府未能提早撤離美國人與阿富汗盟友;而曾在伊拉克戰爭中服役的民主黨籍麻州眾議員Seth Moulton也批評阿富汗局面是「可避免的災難」。另外有幾位民主黨籍參議員提到國會可能會針對美國「為何沒能更有效的預防阿富汗政府淪陷」一事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