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韓戰爆發以來,美國基於圍堵中共的需要,大力支持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代表中國。陳納德與他的飛虎小將們,也始終在美國的軍界、國會乃至於社會上扮演自由中國捍衛者的角色。然而隨著陳納德將軍的去世,還有美國聯合中共對抗蘇聯的策略在70年代成形,原本統一支持中華民國的飛虎老兵們亦出現了立場上的分歧。
又到了一年一度新生報到的時間了,相信很多爸爸媽媽既期待又緊張家中的小寶貝準備要入學當小一新鮮人了。從幼兒園到國民小學的確轉化很大,從課業、日常生活打理、言行舉止都是小朋友上小學後要開始學習會「自理」。此時很多父母又開始焦慮了「我的孩子會嗎?」、「是不是要繼續幫孩子打理一切」、「會聽鐘聲嗎?」、「會使用廁所嗎?」、「功課是不是太多」、「在國小有吃飽有喝水嗎?」、「我看請孩子的班導師協助好了」,這些是身為小一導師會遇到家長的一系列問題,每次遇到這些相關問題我總是笑笑的跟家長說:「請放心,沒事的不用擔心」,以下將我自己當小一班導所見的觀點來與大家分享...
教師節早已不被正式紀念,不過我這學期上課的學校(清華大學),仍然選擇在這一天放假,表達對老師的尊重,非常難得可貴。現代的老師,從幼兒園到大學,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新冠疫情的期間,各級學校的實體上課,改為線上教學,不僅在教材的準備上要多花時間,還要隨時依學生的學習反應做調整,工作量增加,但效果並不如預期。經過了一個暑假的三級警戒、居家隔離後,臺灣的家長們突然覺得老師的不可或缺。
一向平凡的教學日常,先是得知缺水(需分區供水),再收到缺電消息(注意資料存檔及教室學生),最後在5月18日接到19日開始停課通知才意識到連疫苗都缺乏...
國人對於「國軍形象」,已不像過往,僅從軍聞社的新聞或宣傳得知。隨著時代的演進,網路媒體的流通更是快速,國人對於國軍形象的接收來源變得更多元。而這些訊息除了有操演或者是軍中的重大事件外,還包括國軍在外的表現。所以國軍的對外形象是相當重要的,也是促進全民國防重要的元素之一。
清末出臺的《大清民律草案》揭開了中國近現代法治變革的序幕。1931年,吸收了19世紀末以來歐陸民事立法中社會本位主義法律思想的《中華民國民法》誕生,獲得西方法學界極高評價,但因戰亂之故,實施地域有限。在軍閥控制區域,習慣法與現行法並行;在租界範圍內,則適用洋人的法律。民國時期,大陸的法學教育有「南東吳,北朝陽」之譽,但草創初期,條件均極艱難...
今年第一季臺灣出口金額達到979億美元,創單季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近1/4。出口暢旺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主要因素,然而在成長的背後,我們也必須注意出口結構的改變...
女兒小的時候,我常常唸故事書給她聽。睡前抱著漢聲《中國童話故事》,她拿著一邊,我拿另一邊,我用手環抱著她,講完一則還不睡,就繼續講。有時笑得嘰嘰咕咕,在床上翻滾,我媽都嚇一跳...
中國大陸在9月16日正式宣布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PP )之後,引起各國高度關注。其中美國立場最受矚目,美國政府立即聲明中國大陸加入CPTPP應由CPTPP成員所決定,美國現階段並沒有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意向。
歷史三峽論: 就看三黨怎麼航向民主
已故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曾提出「歷史三峽論」,自1842年鴉片戰爭到本世紀40年代,是中國為期200年從千年帝制轉變為民主體制的轉型期,這段期間如同行舟於三峽,把舵爭權一不注意,就會「船翻船漏,溺屍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