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時事

【王如玄觀點】讓年夜飯除了年味,更有人味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家庭日常的「誰做家事大掃除」、「誰上街採買年貨、誰煮一大家子的團圓飯」、「吃完飯,誰洗碗?誰整理廚房、倒垃圾」這些每天生活瑣事的分工或不平等,到了過年反而增加衝突導火線…

時事

【衣冠城觀點】2025歐盟面臨分裂的一年

2025年對歐盟來說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加速歐盟分裂的力量稱正在暗潮洶湧,2024年改選的新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領導層恐怕也無能應對…

時事

【段心儀觀點】淋病 梅毒 課綱

梅毒若不治療,更恐嚴重損傷心臟和神經系統,導致死亡。許多教育團體備感驚嚇紛紛提出警示,他們指出依臺灣青少年性行為問題實已遠遠超越道德範疇,進而危及生命、影響社會安定。而這一切與20年來課綱與教材的偏差絕對相關…

時事

【金彥斌觀點】讓武器噤聲,讓仇恨沒有避風港

隨著俄烏戰爭逐步走向談判一途,回過神看看複雜難解的兩岸問題,同樣陷入「對話交流」還是「抗中到底」的分歧。執政的民進黨近乎所有政策、言論皆圍繞「抗中」、「備戰才能避戰」;反之,在野主張對話、交流,亦是讓兩岸「武器噤聲」的方法之一,且並非投降,更非軟弱的象徵…

時事

【揭仲觀點】政府應建立海纜防護預警系統

平心而論,外界對中共利用民間船舶蓄意破壞我聯外海纜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因為藉這種可用「意外事件」來遮掩的手段,中共就可以掌握臺灣聯外海纜在海底的精確位置與深度;並根據這些資訊,規劃日後對我聯外海纜實施破壞的地點與方式…

時事

【葉慶元觀點】當預算審查碰上認知作戰 為民把關變成親中賣臺?

簡單說,預算的凍結,並不是刪除,只是在凍結的範圍內,要求行政機關不得執行,必須在完成相關的條件(如向立法院相關委員會說明)後,方得解凍…

時事

【汪葛雷觀點】臺灣是母親,綠媒與綠文化人已成「啃老族」

舉例來說,對於藍委陳玉珍提案刪除公視預算一事,無數公視相關的「文化人」出來咒罵。俗話說「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作為被砍的一方不爽是人之常情,但這批文化人作為「吸納國家資源維生,甚至獲利」的群體,竟視自己為不容被挑戰的群體,也實在太過倨傲了…

時事

【闕志克觀點】中國突破地理枷鎖的方略

為了打破大西部因位處東亞大陸中心、海運不便的地理枷鎖,中國運用其雄厚的國家資本與基建產業實力,與鄰國合作規劃互惠互利的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並藉以為中國自己開發出可行的替代海運路線…

能源

【陳立誠觀點】前瞻能源仍不足期待─評中研院廖院長的能源新規劃

日前曾任歐巴馬政府能源部部長,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出席並發表演說之「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中,中研院廖院長也是講者之一。但廖院長演說之結論與兩年前之報告完全不同。本文即說明兩者主要不同之處及為何廖院長提出的新規劃仍不可行…

時事

【劉大年觀點】謝幕前的拜登總統

其次,拜登充分利用最後的執政時機,國內政策也未曾停頓,例如核發對台積電的補貼、禁止日本企業對美國鋼鐵的收購案、制裁對美國進行駭客攻擊的中國企業,以及禁止開發離岸新油氣,引起川普強烈不滿;認為拜登蓄意推動與川普相左的政策,增加川普未來施政的困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