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時事

【汪葛雷觀點】史書華、曹興誠、八炯、閩南狼…綠營還有形象牌嗎?

先從話題最健的曹興誠說起,他早在前幾年就開始積極參與臺灣政治,近日又作為罷徐巧芯領銜人,大出風頭。結果遭媒體人謝寒冰爆出多張「小三合照」,對此曹興誠第一時間稱:「AI發達時代什麼圖片都可造假,討論真偽已沒有意義。」,還說「如果圖片是真的,對我並不構成什麼傷害;但對照片中的女性,卻可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讓她以後在中國無處容身。」,更加碼罵謝寒冰的爆料是「典型中共手法」…

時事

【金彥斌觀點】AI與大罷免潮的反思:人應作為目的而非手段

中國大陸浙江杭州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近來發布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被廣泛討論,其程式碼採開源模型架構、低廉的服務費,以及能與OpenAI o1並駕齊驅的性能,使原本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傲視群雄的OpenAI感到緊張…

時事

【鄭胤宏觀點】推動總統及縣市長大選排序複選制 為藍白合掛保證

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日前表示,不排斥新北市長選舉,藍白共推人馬。這令人擔憂:二〇二六縣市長選舉,會不會藍白分裂,重演綠營少數當選?筆者呼籲:是時候推動總統及縣市長大選「排序複選制」,改革選制,保障民權,作為根本解決之道了…

時事

【翁履中觀點】解讀川普的臺灣算計,保持懷疑才是真愛臺灣

美國總統川普和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舉行峰會並發表聯合聲明,聲明中表示兩國反對臺海單方面改變現狀,並且強調會繼續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這是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入主白宮以來,首次傳遞出對臺灣正向的訊號。毫無疑問,這樣的聲明,可以讓臺灣減少一些對川普政府的憂心…

時事

【闕志克觀點】特赦權如何讓總統變成皇帝

川普於美東一月二十日中午宣誓就任美國第四十七任總統。同一天早上,拜登特赦了眾議院調查國會大廈攻擊事件特別委員會的所有成員,以保護他們免受川普2.0政府的追殺。當天下午,川普就宣布赦免、減刑或放棄追訴四年前一月六日國會大廈暴動中被控犯罪的1,500多人,這個特赦令紮紮實實地賞了美國司法部一個大耳光,因為國會大廈暴動案正是該部有史以來最大的起訴行動…

時事

【本田善彥觀點】「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的陰魂不散

文化部長李遠在預算被刪減後,一度引述在日籍側翼言中之「破蛋說」,還哽咽說臺灣文化主體性的「胚胎」在此關鍵時期被「下毒手」云云。看了這一段,我有點驚訝,難道少了些官方預算,所謂「臺灣文化」的主體性無法撐住?「文化」底子那麽薄弱,可見的那些叫做「文化」什麼的内容,八九不離十不接地氣,只是為配合政治宣傳的目的而搞出來的「人造肉」般之内容。少了這種沒有實際文化生命力的内容,對實際社會其實沒有任何影響…

時事

【葉家興觀點】寡頭政治與宏觀腐敗

「美國正在形成擁有極端財富、權力和影響力的寡頭政治(oligarchy),這實際上威脅着美國民主、基本權利和自由,以及每個人取得成功的公平機會。」「大量虛假信息和誤導性信息正在壓垮美國民眾,這助長了權力的濫用。而技術的集中、科技工業複合體的崛起,可能也將為美國帶來危險。」…

時事

【陳國祥觀點】今年是臺灣民主的重生年

然而,民進黨自從全面執政到如今淪為「雙少數」,都對民主憲政極盡破壞能事,致使憲法橫遭蹂躪與掏空,民主基本義理殘缺不全。晚近國民黨與民眾黨立法委員奮力精巧出擊,歷經艱難,已逐漸將民進黨這頭野獸綁上繩索,但仍遠未馴服…

時事

【王冠璽觀點】反歧視法草案預設之價值取向對言論自由與倫理的挑戰

「歧視」這個詞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判斷,而價值之形成,往往非一朝一夕之功。例如:在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會歧視見義勇為者,沒有人會歧視一個正在上學途中的學生,也沒有人會歧視一個正在吃冰淇淋的小朋友。換言之,當「歧視」發生時,必然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某種狀態或行為進行了價值判斷,內心給予較低評價…

時事

【汪葛雷觀點】藍白砍預算,從源頭整治「綠色政治廢水」

2019年賴清德跳出來與蔡英文競爭民進黨黨內初選,那時他遭逢英系網軍大量攻擊,甚至還有側翼作圖說吳祥輝、蔡正元、王炳忠是賴清德朋友,挺賴就是與這些人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