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結束,而其結果部分反映出不同世代對於相關議題的重大差異。其中,由於兩個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對於兩岸以及國際關係的不同主張與最終選舉結果的差異,我們宜重新審視世代差異及其對未來我國涉外政策之影響。
自工業革命前時期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已升高1°C,2018年10月南韓仁川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會議報告,彙整與會91位學者各自的研究結果,認為應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C內;該報告肯定的表示,按照當前溫室氣體排放程度,全球氣溫增幅最快將在2030年突破攝氏1.5度門檻,最晚不會超過本世紀中期,人類必須在10年內採取決斷行動,大幅削減碳排放,2050年達到零淨碳排放否則氣候變遷將會失控,他們建議必須在2030年前大幅降低碳排放,2050年達到零淨碳排放。
蔡英文總統勝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上,BBC記者發言,問總統覺得是否該感謝習近平。這話有道理,蔡原本民調低迷,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後,蔡聲勢翻轉,從此一路上揚。
不是習講錯了什麼話,而是民進黨掌握了習講話的詮釋權,習近平講話後蔡英文抓著打,藉以凸顯她的立場,型塑她特質。
國民黨輸掉總統選舉,敗選的原因尚未正視,黨內已有許多倡議,包括檢討「九二共識」的存廢,有人提要改名為...
2020年臺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落幕,蔡英文不僅以創紀錄的817萬票連任成功,在立法院中亦取得61席,單獨過半,再度完全執政。主張「一中」,但「反共」的國民黨再遭臺灣民意否定,不相信其能「護主權」,國民黨的挫敗凸顯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
這次的總統大選,老夫原本預言是「兩個邪教的對決」,但韓國瑜最後功敗垂成,韓粉團輸給了芒果乾,義和團輸給了白蓮教。而且,這個失敗對中國國民黨蘊含著毀滅性的傷害,國民黨稍一不慎,來日堪慮。
這次總統大選,與其說是藍綠之爭,不如說是「和平富裕」與「兵險窮困」的選擇。大選時,韓陣營有一個口號:「臺灣安全,人民有錢」。吾人可檢驗民進黨「臺獨」及「反核」兩大神主牌是否可達到這兩個目標。
大選結束,「奇蹟」並未出現。蔡英文總統高票當選,民進黨也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2020-2024這四年,依然是民進黨「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日子。在此,謹向得到民意支持的民進黨祝賀,也為臺灣民主運作順暢感到欣慰。不管結果如何,我們全臺灣人今天的表現都在「實踐民主」,所以更值得給我們自己一點掌聲!
最後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會日前落幕,令人吃驚的是,怎麼有一個號稱念法律的人,講話怎麼可以如此脫離脈絡、怎麼有辦法如此悖離事實,用最歪曲的版本解讀一個如同寫在額頭上明顯的違法事件?黑的被說成白的,這豈不是律師最被人討厭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