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花蓮太平洋鐵人三項錦標賽剛結束,今年因為疫情許多運動賽事紛紛延期,這場花蓮太平洋鐵人三項錦標賽也就成了中華民國鐵人三項協會今年唯一舉辦的一場鐵人三項。這次鐵人三項錦標賽有許多鐵人三項的常勝軍也參加,而另一亮點,就是前總統馬英九也是選手之一。馬前總統雖然已71歲但體力仍相當好,順利完成鐵人三項所有項目。
四大公投日迫近,藍綠兩黨積極動員支持者造勢,本應就事論事的公投,已經被操作成選舉。造勢時單純的口號,談不上道理或理念,激情過後,輸贏雙方各自偃旗息鼓,社會將更加地兩極化...
今年大學學測剛剛考完,社會科中有關「民法」的一個題目,就被政治大學法律系楊淑文教授指出,題目與答案都顯然錯誤...
最近能源議題真是熱鬧,英國COP26全球氣候會議談減碳,牽動電力、交通及工業使用的能源。臺灣下個月四大公投中兩個牽涉到能源,一為核四公投,一為藻礁公投...
這年頭,對受苦之人有惻隱之心,好似成了一種罪過。上週的文章內,筆者提到過年是難得政治可以休戰的時候,事後證明筆者想法完全錯誤...
李坤隆老師日前撰文從資源及歧視角度立論,主張應廢除原民升學保障制度。或許該投書出發點是為原民生著想,但身為原住民族的一份子,覺得這位老師恐怕對該制度誤解不少,必須為自己族群說一些話…
2023-01-02 / 陳張培倫Tunkan Tansikian
閱讀更多美國總統川普在日、韓爭端中,消極以對,無疑為習近平對日、韓的外交創造機會。7月22至3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第27輪談判在大陸鄭州舉行。無獨有偶,8月2至3日,RCEP部長會議隨即在北京舉行。此兩項會議旨在實現於今年底完成RCEP談判之進程。與此同時,第20屆東協與日、中、韓(10+3)外長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除強調要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及自由貿易、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外,亦提出10+3加強合作的6點建議,宣誓推動年內完成RCEP談判,加速建置日、中、韓自貿區。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於一場公開演講中提及,「核四重啟恐耗時10年才能發電,年發電量200億度,離岸風電則可於4年內發出相同電量」;他同時強調,「臺灣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間壓力很大,再生能源與天然氣機組的增加比核四重啟重要」。曾次長此番力捧風電、打壓核電的發言,內容謬誤不少,必須仔細檢視...
核二廠一號機於7月1日夜晚降載停機,有可能自此功成身退邁入歷史。機組裝置容量98.5萬瓩,與核二廠二號機同為臺灣電力系統中裝置容量最大的機組,年發電約為80億度,單一機組的年發電量已是蔡政府2025年規劃太陽光電發電量的30%。相同發電量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需630萬瓩,土地面積為6,300公頃,相當於240個大安森林公園。民國108年臺灣發電碳排放為每度電509克二氧化碳,核二廠一號機繼續運轉,每年可以減排400萬噸二氧化碳...
COVID-19在去年便開始擾亂大家的生活,持續至今也已經有一年半。這段時間些許民眾生活不好過,有些行業還受到嚴重的負面衝擊。在疫情後期,各國政府採購疫苗,讓國人能夠陸續接種,希望藉由疫苗的覆蓋率來減低傳染的危機,以及減少重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