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翁履中觀點】賴清德總統看見什麼樣的中華民國?

在中華民國113年國慶晚會上,賴清德總統發表了關於國家認同的演說,言辭直白,似乎對當前臺灣社會中的認同分歧感觸頗深。這番話既強調了中華民國在臺灣「落地生根」75年的歷史,也試圖劃清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界限,讓人不禁思索:賴總統這樣的呼籲,究竟是對某些政治人物和民眾的不滿,還是他認為社會上存在對於中華民國意義的無知…

【金彥斌觀點】賴總統對陸叫戰,不如先克盡己職

近日,賴清德總統不僅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掛嘴邊,在出席福摩薩學院方舟計畫民防訓練時,赤裸裸地稱「臺灣絕不可能簽屬和平協議」,且「那一紙協議是靠不住的,要靠實力確保和平」,明確表明,為了不惜一戰,武裝,才有和平,但是,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上,矛盾的以「韌性臺灣,民主永續」為宗旨。但試問,若兩岸真有兵戎相見之時,民主如何永續?國安會認了是以烏克蘭為借鏡,要全民了解自己的角色與職責,社會大眾才是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最重要元素。對人民而言,只疑惑,為何臺灣要如烏克蘭,現今近乎國破家亡,僅靠美國及北約藉「民主同盟」的口號,苟延殘喘,毫無尊嚴地,被列強利用,成為選舉、政治利益下的犧牲品…

【段心儀觀點】兩岸對抗不就是場認知戰

國府遷臺以來,美國對臺箝制掌控之心從未改變,但領導人戒惕防範有所不為的風骨卻已蕩然無存,兩岸對峙的根本原因也完全轉向,臺灣已從捍衛文化倫理正統的堂堂之師變成李敖所稱「自備口糧的看門狗」,毫無原則,唯命是從,何其可悲!

【黃介正觀點】「改變臺海現狀」的模擬推演

無論身份認同如何變化,臺灣幾十年來各種關於兩岸關係的民調,均顯示大多數的民眾希望臺海能夠「維持現狀」,也就是「不統、不獨、不武」。即便主張兩岸「擴大交流」,或想在內部「洗滌人心」,臺灣政治人物都不會摘下「維持現狀」的帽子⋯

【張登及觀點】烏克蘭、臺灣與當前大國對抗的「絕對國防圈」

「絕對國防圈」(Absolute Line of Defense)是日本帝國二戰中期,中途島海戰遭遇重大挫敗後,內閣研議制訂的關鍵防禦區。儘管此前日本帝國侵略擴張獲得東亞大陸、東南亞與西太平洋的廣袤區域,但此刻從資源與軍力來看,不僅擴張已至極限,且盟國在海上已轉守為攻。為維護本土的資源獲取、軍工生產、支援作戰與政權生存,日方認為由千島群島、馬紹爾群島、所羅門群島(包括瓜達康納爾島)、新幾內亞、(荷屬)印尼、馬來半島、緬甸到中國東南沿海、華中華北地區、滿州國至庫頁島所連成的海洋與陸地區域,是勢在必守的防線⋯

「青年看世界」系列-【侯可輝觀點】泰國之行:孤軍精神與國族情感的交融

盛夏的八月,受泰國中華會館邀請,有幸能夠隨團與馬前總統一同出訪泰國參加中華會館第27屆中山講座。此外也前往泰北的美斯樂緬懷泰緬孤軍,一次難能可貴的經歷,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與深遠的意義⋯⋯

【段心儀觀點】西山寇盜莫相侵

現任司法院院長許宗力教授留學德國,本是國內公法學的權威學者,但是八年前以曾任大法官的身分「再任」大法官,造成國內不分藍綠一致質疑。賴總統此次提名許院長的繼任人選,除應具備憲法及行政法學之專業外,不應再犯蔡總統提名前大法官「再任」的爭議…

【宋磊觀點】兩岸真的互不隸屬?

賴清德總統於520就職演說中聲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引發大陸高層極為不滿。不但先後高分貝批評賴總統的發言,隨即解放軍更於5月23、24兩日進行環臺軍演,一時間兩岸關係又呈現尷尬局面,然而若適度推敲這句話,恐與憲法及現實有所脫離...

【蕭旭岑觀點】乞丐趕廟公(十):真愛臺灣的人遵守一中憲法

最近我不斷示警,兩岸關係的癥結就是「兩岸不是兩個國家」,批判賴清德總統的「新兩國論」,綠營非常反彈。上週我的老長官打電話給我,說某位女主持人公開要我「滾回中國」。老長官甚表憤怒,說:「她一直誤導民眾,害慘臺灣,卻對努力保護臺灣的你們叫囂,這不是乞丐趕廟公嗎?」⋯

【黃介正觀點】「事實獨立」與「法理統一」的對撞

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創造性模糊,是兩岸得以階段性相安無事的根本,是爭取時空彈性,打開戰略主動,讓歷史巨輪依照天體自然規律運行的軌跡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