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張郁柏觀點】歐盟碳關稅上路試行,臺灣準備好了嗎?

歐盟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氣候措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已於本月(2023年10月)上路試行,雖然目前僅要求歐盟進口商提交碳排放相關數據,尚不需繳納費用,但2026年1月起一旦過渡期結束,便會開始實施付費制的碳關稅機制...

【陳立誠觀點】畫虎類犬的臺灣氫能

氫能在今日臺灣是當紅炸子雞,蔡政府投入極大資源發展,媒體上新聞不斷。出風頭的程度絕對不輸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給大眾的印象為氫能是臺灣減碳抗暖大救星...

【李敏觀點】臺灣未來幾年會缺電嗎?

經濟部於今年6月中公佈了最新版之「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比較109年與110年度報告中,電力系統裝置容量的規劃,可以發現臺灣在非核家園政策下,電力系統的困境。110年公布的109度報告中說,111年要完成燃氣112.36 萬瓩、光電335 萬瓩、風力 201.3萬瓩。但實際完成,光電202.4萬瓩(達成率60%)、風電47.6萬瓩(達成率23%);燃氣機組掛蛋,大潭#8由111年4月延到今年7月,但僅聞樓梯響,機組至今還未商轉。原來預定今年4月商轉的大潭#9也沒如期。

【陳立誠觀點】隱瞞缺電賠上政府信譽

時序七月,是每年用電創新高的月份。全國人民,尤其是工商界都揑把汗擔心限電;蔡政府與台電更是天天提心吊膽過日子。臺灣是否缺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上月在股東會上說「臺灣的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那我們只能相信他。」這句話很值得玩味...

【陳立誠觀點】豈有此理,民眾補貼企業購買綠電

離岸風電經過「示範風場」及「潛力場址」兩階段後,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招標,得標廠商將於五月簽約。在投標時,許多廠商竟然零元投標。廠商大發慈悲,免費供電?到底是怎麼回事...

【陳國祥觀點】能源短缺問題出在政治人設

民進黨重宣傳而輕實質,致力於打造美好的人設,用以獲取選票,至於讓人仙樂飄飄的承諾與政策對於國家整體的實際效應為何,就毫不考究了...

【陳立誠觀點】白花九千億 減碳必跳票

蔡總統於2021年4月宣布臺灣將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國發會受命整合各部會,於2022年3月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更於同年12月底提出「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與「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詳細規劃2050年如何達成淨零碳排,並提出2030年階段性減碳目標...

【陳立誠觀點】中研院能源建議書可行嗎?

氣候變遷與能源減碳是當今全球顯學,蔡總統於去年宣布臺灣將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並要將此一目標「入法」。政府於去年3月底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並承諾在年底前將公布關鍵策略的細部方案。身為臺灣最高研究機構的中央研究院不落人後,搶在政府報告前,於11月底發表近500頁之「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此一重要建議書似乎被社會所忽視,殊少見到討論…

【李敏觀點】臺灣能源政策為什麼「瘋」了!

美國的智庫舉行年度「臺灣會議」,邀請臺灣政府官方代表與學者討論能源安全的議題,官方代表暢談臺灣的廢核經驗,以及宣稱廢核不導致臺灣缺電! 有勞智庫費心邀請對臺灣能源政策持不同看法的學者與會,說明臺灣電力供應危機與減碳無著的實際窘況,會議主持人順勢在結語時不客氣用「簡直瘋狂」批評臺灣的非核政策,還強調這不是失言,而是忠言逆耳的警告…

【亓樂義觀點】沒有白吃的午餐

日本政府12月16日在內閣會議,通過新修改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大安全保障文件。日本《共同社》指出,新安保政策解開長年的封印,賦予日本擁有以自衛為目的而摧毀他國疆域內導彈基地的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可以說,日本多年奉行的「專守防衛」政策已流於形式,開始從被動防衛轉向威懾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