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志願服務的相關行政也逐漸轉為e化,衛福部現行有「志願服務資訊網」及「志願服務資訊整合系統」兩個網站,前者資訊網是給志工查詢自身相關時數以及供全民查閱志願服務相關公開資訊;後者「整合系統」是給志工單位管理者或志工督導及政府單位使用...
臺灣愈來愈需要社會工作者,但社工人員的數量不足,勞動條件又不理想。因此,衛生福利部自108年9月宣佈社會工作人員薪資制度計畫,109年1月1日起就正式實施,至今已滿一年。但是「社工專業地位」有沒有實質被提升?社會工作人員有真的領到新制的薪資嗎...
COVID-19(新冠肺炎)在2019年末爆發,經歷了全球疫情最為嚴峻的2020一整年,各行各業免不了疫情的波及,而社福領域也同樣的面臨著許多挑戰。以高雄市為例,2020年因疫情而減少參與社會服務中的社會福利服務志工人數就有3,924人,減少投入人數約占社會福利類一成,而社會福利普遍為各縣市志願服務人數最多的類別...
今年1月至6月驚人的家庭暴力事件飆高,兒少受暴通報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10.8%;親密關係暴力成長5.9%;65歲以上老人受暴成長高達36.5%。全球疫情下的家庭暴力案件增加,隨著疫情未歇,失業、經濟安全的失序,臺灣必須提前預防脆弱家庭因此導致的社會安全風險,提早投入相對應的支持措施...
臺灣邁向銀髮社會,視聽茫茫,齒牙動搖,已經成為人生必然要面對的窘境,知名作家簡媜在《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一書中,提醒讀者要面對老化的必然,在這經歷中,一定要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希望在漫長黑暗的隧道中,盡頭會有個銀閃閃的發亮之物,「那可能是個溫暖、充滿平安的地方。」回顧這些年選舉政見中只見裝假牙,很少候選人關心老人家聽力的衰退,或許是該有不一樣思考的時刻。
新冠肺炎過去了,各國逐漸從社會紓困走到經濟振興。然而,肺炎病毒似乎未從世界消失,國家採取的防疫及振興措施成效如何尚不可知。但因為疫情造成的醫療健康、經濟貧窮、社會孤立現象及其伴隨而來的社會治安、貧富階級擴大問題,是在疫情趨緩後,應該及早面對的重大挑戰...
選戰結束,社會難題的挑戰才正要開始。選舉煙硝瀰漫,但潛藏在國家及社會的寧靜危機正悄悄來臨。選舉期間各政黨競相加碼撒幣,但是潛在的社會問題及事件正一件件在發生。
「你之前在哪裡工作…我剛從少年輔育院出來…喔…」這是國片《陽光普照》的一位觸法少年求職時和雇主的對話,而這再熟悉不過的場景,映照的正是臺灣觸法少年的社會生存困境,亦是一個長期被忽略的社會議題:家庭功能失衡、中輟生回不了家、未成年懷孕、觸法少年的安置輔導及就業、暴力犯罪與貧窮循環等。
最近長榮罷工,讓大家認識了空服員的三寶--護照、臺胞證和員工證;香港老人家也有三寶,稱做平安三寶,第一寶是「遺囑」,第二寶「持久授權書」,以及第三寶「預設醫療指示」。臺灣的老人家呢?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
報載嘉義竹崎分局鹿滿派出所曾恆彬、鄭貿升警員,5月9日下午2點進行獨居老人關懷訪視時,發現一位老人中午送餐便當仍掛門把上,顯然發生狀況,於是朝屋內呼喊,屋內傳來微弱的呼救聲,所幸及時搶救,把奄奄一息的老人送醫,避免一樁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