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拜登充分利用最後的執政時機,國內政策也未曾停頓,例如核發對台積電的補貼、禁止日本企業對美國鋼鐵的收購案、制裁對美國進行駭客攻擊的中國企業,以及禁止開發離岸新油氣,引起川普強烈不滿;認為拜登蓄意推動與川普相左的政策,增加川普未來施政的困難度…
三十年前,阪神淡路大地震發生(1995年1月17日)時,我在中廣海外部服務,當天上午主管找我,因視重災區神戶為華僑密集的大城市,公司臨時決定指派新聞部王憶慈先生和我到災區採訪報導。我是土生土長的神戶人,當地的地理和民情比任何同仁熟悉,最適合跑災區協助報導新聞…
石破若能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立於不敗,將在8月15日發表戰後80周年的首相談話(「石破談話」),不在「歷史認識問題」上詭辯「侵略」的石破,可望藉此將日中關係帶離侵華歷史的糾葛,迎來習近平訪日,以「第五份文件」重新定錨日中關係,完成田中角榮未盡之事功…
筆者在此要鄭重宣告大家,這將是永遠改變國運的一戰。可能會有人認為筆者過於誇大,但實際上絕無誇大。試想,民進黨為求能維持蔡英文時代的絕對優勢地位,過去一年用了多少不堪的手段…
在我看來,作為新興民主國家,我們必須做的是避免所有已知的反民主作為,比如政府的手應遠離各種媒體與法院和其他保護民主的獨立機關,嚴守所有已知的民主原則,比如最基本的多數統治與責任政治。除此以外,所有政黨和政府部門都應共同以民主管理者自居,跳脫所處的執政或反對地位而從更高的視角掌握民主體制的全局…
也就是說,考量美國今天的國力,川普只願獨善其身,再也不想重踏過去那種兼善天下,到處介入他國內政或紛爭的覆轍了。最能彰顯川普這種傾向的指標莫過是他史無前例地邀請習近平出席總統就職典禮,並意味深長地表示北京和華盛頓可以合作「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
日臺關係,就是戰後日中關係中的重要一環,日方不可能將臺灣議題單一處理。換言之,戰後日方的對華政策務必要有對兩岸關係的考量,不僅日本,包括美國在內,全球所有國家的對華政策一定會有同樣的考量。中共當局和以前的臺北當局之對外政策,更反映著他們處理兩岸關係的思維…
臺灣政局,結束了蔡英文總統時期立院過半的完全執政,迎來朝小野大的新局,卻自二月以來,暴力衝突不斷,日前在野黨聯手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後,執政黨以釋憲手段抗衡,賴清德總統則以「若政黨不接受釋憲結果,青鳥會飛出來」,一席話強硬表明立場,並企圖以人民為鬥爭的武器,威嚇在野黨…
川普說「美中可以解決世界所有問題」,此言不虛。但前提是雙方施壓不超過對方無法忍受的底線,同時也能至少形式上維持拜登時期最高層與部會層級禮貌性的溝通對話。可以相信川普有自信,一方面任命極為反華的高層官員執行在貿易、金融、科技、外交、能源、政治各方面壓制中國的戰略…
立法院昨日(12月24日)順利完成對七位大法官人事同意權的投票;令人意外的是,不斷批評國民黨、民眾黨嚴審大法官人事案是毀憲亂政、中共同路人的民進黨,竟然祭出黨紀,要求黨團成員否決劉靜怡教授,否則開除黨籍,導致這次賴清德總統提名的七名大法官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