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爆發至今已經超過40天,在烏克蘭全國上下奮勇抵抗,加上西方盟國的協助之下,俄羅斯即使在客觀條件上...
對於近日俄烏戰爭的焦點往往著重於衝突發展本身,或是對於雙方戰略與戰術運用的分析,但是對於戰爭造成的影響並沒有全面而深刻的探討,由已經出現的全球糧價上漲的情形來看,我們不能輕忽全球糧食供應即將造成的衝擊。
303興達電廠事故引發大停電,橋頭地檢署將三位臺電員工以公共危險罪嫌偵辦,並以15萬元交保候傳,創下臺灣司法史的先例,也讓臺電員工人心惶惶「做到流汗,嫌到流涎」,不知道什麼時候輪到自己。
民進黨蔡英文政府最嚴重的問題是,明明做不到的事情,卻用欺瞞的方式誤導臺灣人。例如說「不會缺電」,事實上能源政策錯誤,造成缺電連連。另外就是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最近說的「兩岸相互承認主權」謊言。
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已28天,烏克蘭部隊在各戰線的表現雖說得上是可圈可點,多次擋下俄軍進攻,甚至還在基輔、東北戰線的卡爾可夫(Kharkiv)、南方戰線的尼古拉耶夫(Mykolaiv)與赫爾松(Kherson)等地發動局部反擊,將部分俄軍逐退。
先前因政府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之肉品進口,於立法院院會中遂成為立法委員質詢焦點。某立法委員質詢行政院長時,遭行政院長多次反問,致使反對黨立法委員多有批評此舉為「反質詢」;嗣後該立法委員復針對全國各地停電一事,質詢行政院長能否承諾一年內不再大停電,亦遭行政院長反嗆「你祖父還承諾反攻大陸」。而立法院長亦表示,與立法院相關的法律,並無禁止反質詢的規定,也未違反議事規則。在此等爭辯之中,應正視的問題正是,質詢與反質詢的概念,在憲法及國會法上應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