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嚴震生觀點】蔡英文的同理心,我找到了

在當選聯邦參議員後對美國政治觀察所撰寫的《無畏的勇氣》(The Audacity of Hope)(中文本譯爲《歐巴馬勇往直前》)一書中,歐巴馬特別提到政治人物需要同理心(empathy)。個人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曾撰寫一篇名為「同理心赤字決定川普拜登勝負?」的專文,指出當時美國政治評論家認為拜登挑戰川普最大的優勢,就是兩人在同理心上的差距。

【汪葛雷觀點】大內宣慶祝美國疫苗,民進黨眼中還有500多位亡者嗎?

疫情死人,是人倫悲劇,疫苗的價值是亡羊補牢,盡量讓國家早日恢復「接近正常的正常」。而取得疫苗自是喜事,但民進黨舉黨從上位權力者到基層支持者,都沈溺在喜慶與吹捧自己人中,根本是種集體墮落...

【黃強波觀點】傻傻分不清如何「抗中保臺」?

雖說「超前部署」喊假的,但蔡政府勉力向日本、美國「化緣」而來的各家新冠肺炎疫苗倒也漸漸到貨。數量的確不多,離全面施打,建立群體免疫尚有一大段距離,但至少緩解燃眉之急,讓執政黨在強大民意壓力下可稍喘一口氣。疫苗到貨,終是好消息,然而若干新聞媒體「大內宣」式的自嗨報導,反而讓人引以為憂,因為傻傻分不清的人民,又要如何「抗中保臺」呢?

【張登及觀點】G7「康沃爾共識」將因美中寒戰黯然失色

七大工業國(G7)2021年高峰會已於13日在英國度假勝地康沃爾閉幕,提出了《我們共享更好的重建全球行動議程》(Our Shared Agenda for Global Action to Build Back Better)公報。公報長達25頁,包括結論,洋洋灑灑地列了近70點主張。與臺灣媒體用放大鏡觀察得到的「中國中心論」有些落差,這篇長文僅提及「中國」4次。而且不出意外地,許多方面都是重複早前日本首相菅直人與韓國總統文在寅訪美時強調的幾點:重視臺海穩定、鼓勵臺海和平解決、關切東海南海緊張情勢,尊重新疆與香港等地基本人權,外加推動WHO專家建議的「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二階段病毒溯源「研究」(study,而非「調查」),以及抗衡中國在貿易方面的「非市場」(即國有經濟等)政策挑戰。

【練鴻慶觀點】恭請民進黨向中國代位求償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願協助染疫死亡者聲請國賠,民進黨說:「世界上其他國家,有類似情形聲請國賠的嗎?」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世界上其他國家,有政府把疫苗推掉的嗎? 
美國因疫情死亡60萬人,如果美國政府像民進黨一樣拒絕疫苗,早就被人民告死了。

【袁筱婷觀點】G7對上中國大陸,七打一的較量

前陣子知名美劇《王冠》,有一集的呈現是48國對1的比數,要求當時英國首相簽署有關協定...

【楊渡觀點】防慈善如防賊,這個政府有病

已經有許多書(包括卡謬的小說《瘟疫》)討論過,瘟疫不是造成人類最大傷亡的主因,主因在人性...

【葉宗洸觀點】電疫部署崩潰後的雙缺難題

核二1號機即將於本月下旬停止運轉,較其運轉執照到期日提前了半年,確定於今年七月起缺席,對於其後的供電穩定影響甚鉅...

【高思博觀點】匱乏的夢魘:缺疫苗、缺美德,還缺正當性!

「在匱乏中做選擇」,常是對人性的終極考驗。在常態無匱乏的情況下,社會一般以共益互利為原則,人們可以相互合作,個人充分展現公平、寬容、節制等美德...

【須文蔚觀點】疫情、電子支付與數位包容的糾纏

從新冠肺炎在臺灣爆發後,涉足傳統市場與超市的群聚傳染者,不在少數,難以維持社交距離、挑選貨物與找零錢等因素,電子支付的不發達,讓民眾陷入步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