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再說電價:放棄核電,卻由大戶承擔,對嗎?

圖片來源: 台灣電力公司


蘇俄入侵烏克蘭,拜登帶頭要求世界各國經濟制裁蘇俄,杯葛蘇俄化石燃料的出口,造成全球化石燃料的全面上漲。臺灣發電配比中,化石燃料占比高達83.4%,台電公司的供電成本大幅飆升,將連帶電價飆高。經濟部於627召開111年電價費率審議臨時會,審議會決定,針對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其電價15%,高壓用電均價將從2.6990元/度調漲為3.1039元/度,特高壓從2.2354元/度調整為2.5707元/度。同時考量民生物價穩定性,住宅1,000度以下、小商店及低壓用電、高壓以上6類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經精算後,平均漲幅為8.3%經濟部表示,此次調整後,將影響上市櫃公司約290億元。在審議前,媒體報導說台電今年累計虧損已達500億元,而中油吸收了進口液態天然氣的漲價,今年累計虧損也有800億,故目前的漲幅並無法完全解決中油與台電虧損的問題

由於政府能源政策錯誤,廢棄發電成本非常穩定的核能發電不用,反而大幅拉高成本不穩定的化石燃料發電占比,讓供電成本的增幅失控。現在,政府決定放民生用電一馬,由用電大戶單獨承擔漲幅,這是政策決定;出發點是什麼,各人各黨自有解讀,在此不評論,但民眾應該認知到,由大用戶承擔漲價的衝擊,純由供電成本來看,對大用戶來說是不公平的

電力系統的供電成本包括三部分,發電、輸電、與配電。電力系統將電力設施發的電升壓到345 KV161 KV,壓力的升高可以降低電能在傳輸時的線損,這部分的花費為輸電成本;高壓電送到使用端時要將電壓逐步降低,方能供給用戶,對用電功率需求較低與用電量較少的用戶 (民生用電),適用壓力為110V220V380 V,視為低壓用戶。向低壓用戶供電,電力公司需要負擔配電設施的建構與運維費用,同時也要承擔較高的線損。依電力公司的規定,如果用戶的契約容量高於100瓩,台電供電的壓力是22.8KV11.4 KV,契約容量是用戶告訴台電所需要的功率,這是高壓用戶;高壓用戶要自行將電壓降到110220380 V使用,高壓用戶要籌建自己的內部電網,這些設備的採購、興建、維護、與運轉費是用戶自己的事,與台電無關,電力在內部電網傳輸時的線損也是自行吸收。如果契約容量再增加,供電壓力會提高到69 KV161 KV。而當契約容量超過225,000瓩,供電壓力為345 KV,這些是特高壓用戶。對電力公司而言,高壓與特高壓用戶的供電成本是不一樣的!曾有人誤認高壓或特高壓是針對工業用電,如果高壓與特高壓用戶的費率較民生用戶低,是要庶民貼補企業,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

以大學為例,大學契約容量高,一般來說是高壓用戶,這次電價調漲,清華大學全年電費支出將增加約15百萬元。大學的用電部分為實驗設施的操作,部分為一般生活所需。所以這次調漲,校區內學生宿舍、餐廳等「民生」用電也跟著調漲。換句話說,住在學生宿舍的學生,在家吹冷氣與在學校吹冷氣付的電費是不一樣的。這次電價調漲,清華大學全年電費支出將增加約 15百萬元。

臺灣電力系統的營運是垂直整合,發、輸配、售為同一家公司,故電費帳單上只有一個總數,但台電公司的內部會計帳可以精算發、輸配的費用。電業自由化的國家,供電可能是經由三個公司,分別是發電公司、輸配電公司,與售電公司。一般來說,輸電公司可能是國營或是跨國公司;輸電公司處於承先啟後的位置,依據既定的規則替發電公司輸電給下游的售電公司,這些規則可能非常複雜,也可能是非常單純的先傳輸價格最低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再生能源發電量過大時,發電公司會以負電價爭取優先傳輸。終端的用戶可以選擇售電公司供電,甚至可以選擇最前端的發電公司,大用戶可以直接選擇發電公司,但要支付輸電公司電力供傳輸的費用。根據臺灣的電業法,臺灣的電業包括發電業、輸配業、售電業等類別。換句話說,因應電業自由化,台電公司將來有可能拆成數個公司,到時候應該不會再有電價審議委員會了。

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工商用電與民生用電電價的差異,附表整理20211210個國家的工商與家用電價的差異。在這10個國家中,只有海峽兩岸的工商用電價格是高於家用電力的,而臺灣的比例是1.26,高於中國的1.17。其他8個國家兩個電價的比例介於 0.58 0.95 間,差異較大的是法國與丹麥。

10 個國家工商與家用電費(美元/度)比較 (2021/12)

有些國家在電價上會有更詳細的分類,以美國為例,美國環保署網頁統計資料即分為4類,包括住宅、商業、工業與交通,紐約州20223月的4類電價分別為:0.19740.16210.07030.1280 美元/每度;加州0.26710.19300.17190.1094;夏威夷:0.39370.37100.3075 (該洲沒有列出交通電力的電價)。這些數據透露以下的訊息,美國各州的電價因天然資源與地理環境的不同有非常大差異,但住宅用電電價一定是最高的,工業用電的電價一定是最低的。統計全美各州,住宅用電電價與工業用電電價之比最大的是紐約洲,達2.81;最低的是阿拉斯加,也有1.21;全美平均是1.93。很清楚的,如此的電價安排是要吸引工業遷入,有工業進駐才能帶來工作機會、帶來稅收、帶來居民、帶來商業活動,達到繁榮地方的目的

電力是生活必須,是工商業發展的基石,電價的訂定是政策工具,有其特定要達到的目標,這次電價調整只調整大用戶的費率,執政黨自有其考量,做為庶民只能期待政府的決定是有明確政策目標,而不是單純的選票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