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距離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只剩下4個多月,除了擬參選政治人物的對抗或合縱連橫,以及已經司空見慣的謾罵抹黑之外,這場大選到底聚焦何處?目前似乎在果乾和派這些吃的東西之上。
此話怎講?
說到果乾,很多人都會想到現在流傳甚廣的「芒果乾」(「亡國感」)。這個出自網路用語的「芒果乾」,目前大量被綠營或其友軍所運用,認為在習近平獨攬大權時,「台灣」再不努力抵抗中共可能就要亡國了。
其實藍營也曾經想主打「旺來乾」(取鳳梨的閩南語諧音,亦即經濟成長的「旺來感」)。這種「旺來乾」常為藍營競逐總統大位的主要政治人物所用,他們認為台灣能立足在世界舞台的最重要憑藉之一就是經濟實力,透過國民黨的經貿政策及團隊,並緩解兩岸關係,台灣人民可以再次發大財。
所以,「芒果乾」和「旺來乾」分別代表了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大選主軸。民進黨蔡英文的訴求是「台灣Vs.中國」、「自由民主Vs.專制極權」,希望不願被中共政權統治的台灣民眾,在投票時考慮號稱「愛台灣、護主權」的民進黨,否則可能就亡國了。國民黨韓國瑜則在一開始將焦點放在民生經濟層面,希望少一點政治、多一點經濟,先保住台灣的經濟命脈,大家財運旺旺來,「深水區」的兩岸政治問題以後再論。
現在看來,「芒果乾」的銷路和「旺來乾」的比起來,不僅不遜色,甚至有可能還略勝一籌。
「芒果乾」的銷量在蔡英文執政時特別明顯,不能只歸因於兩岸實力差距加大,導致中共對於統一的信心增強,而部分台灣人民失去過往的自信。其他三個因素也很重要:第一,近期香港「反送中」、「真普選」等和平與非和平的示威抗議、警民衝突,輔以「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和「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政治劇本,讓部分台灣人民買進愈來愈多的「芒果乾」;第二,若干政治人物操弄因兩岸實力落差及台灣內部分化而生的危機感,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名大賣「芒果乾」;第三,民進黨無法有效處理兩岸關係,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例如中共軍機艦繞台或貼近台海中線、駐外館處被迫以「台北」為名),恰好合理化了「芒果乾」的存在。
另外,究竟是什麼樣的派,可以拿到此次總統大選來賣呢?那就是蔡英文常常說他要凝聚團結的「台灣派」、「中華民國派」和「中華民國台灣派」。
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蔡英文應該如他就職誓詞所言,「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盡力讓人民團結在中華民國國旗之下。中華民國總統主要就推銷一種派,那就是「中華民國派」。
純粹追求台灣獨立、否定中華民國法統的人,可以自立為「台灣派」,但廣義而言,「台灣派」跟「中華民國派」不一定互不相容,合憲的最大公約數應盡量以後者囊括前者。蔡英文卻為了討獨派的歡心,一定要把二者的關係一刀切。
蔡英文不盡量團結各方,反而端出選舉限定版的「中華民國台灣派」。這一派其實可歸類為具有較強台灣認同或台灣主體性的「中華民國派」。硬將他們劃分為「中華民國台灣派」,不只是畫蛇添足,還可能會製造分裂。
在這次大選,民進黨除了想力保「台灣派」的選票,還想利用「中華民國派」和所謂的「中華民國台灣派」,拉攏既認同中華民國又有較強烈台灣認同或台灣主體性的民眾。換言之,民進黨仍在玩弄國家認同的大選策略,利用不一定跟台獨有關的台灣認同以拓展票源,能拿多少是多少。這便是蔡英文在選前推銷三種派的目的。
就選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不偏聽、不偏視,盱衡台灣內外局勢,理性、謹慎的判斷,這些果乾和派是不是政治人物販售的害台黑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