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觀點】臺灣未來幾年會缺電嗎?

圖片來源: 台灣電力公司 永續發展專區


經濟部於今年6月中公佈了最新版之「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比較109年與110年度報告中,電力系統裝置容量的規劃,可以發現臺灣在非核家園政策下,電力系統的困境。110年公布的109度報告中說,111年要完成燃氣112.36 萬瓩、光電335 萬瓩、風力 201.3萬瓩。但實際完成,光電202.4萬瓩(達成率60%)、風電47.6萬瓩(達成率23%);燃氣機組掛蛋,大潭#81114月延到今年7月,但僅聞樓梯響,機組至今還未商轉。原來預定今年4月商轉的大潭#9也沒如期。少了這兩部總裝置容量225萬瓩的可調控電力,這便是大家都認為今年夏天缺電風險頗高的原因! 但因景氣不好,今年前5個月用電量下降2.9%,需求減少,缺電限電的風險自然降低,幸好也未發生。經濟發展不如預期,不是大家願意看到的情況,但台電董事長居然用來當作保證不缺電的理由。因氣候變遷,今年有很多地方的氣溫都飆高,臺灣還有漫長的炎炎夏日,天祐臺灣。

除了大潭#815個月,大潭#9商轉延14個月外,興達新#1,由11212月延至1136月(延6個月);興達新#2,由1134月延至1141月(延9個月);興達新#3 11312月延至1146月(延6個月);臺中燃氣#1,商轉日不變(1304月),#2商轉由1306月提前到1月。協和燃氣#1商轉由1166月延至11612月(延6個月),協和燃氣#2,已經從規劃中的清單消失,換句話說,不預期在118年前商轉。

比較兩個年度報告,111年度報告中增加了台電自建之6部中型複循環燃氣機組,每部65萬瓩(共390萬瓩);大林電廠兩部,通宵電廠4部(新#4~#7),大林電廠的兩部機組要在11512月與1164月商轉,通宵的4部機組於117年與11812月商轉。這6部機組可能連公司內部的可行性評估的程序都未完成,更不要提預算的編列與環境影響評估了,台電公司又有多少把握可以及時完工商轉?台電興建電廠的資金來源是公司債,在瀕臨破產的財務狀況下,如果核四廠不商轉,還有近三千億的「呆帳」要解決,有此情形,債信如何,可想而知。債信評等不佳,借貸的利率變高,直接增加建廠成本,造成發電成本上升。

109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114~117年有4部大型燃氣機組商轉,裝置容量共530萬瓩,但連確定的廠址都不知道,相信這些計劃都是留給民間業者的。在110年報告中,出現了裝置容量為61.2萬瓩,於1146月商轉的中佳電廠(位於臺中港)。這代表民間業者530萬瓩裝置容量的燃氣電廠,經過一年的努力,只確認了61.2萬瓩。110年度報告中,115~118年商轉的新增燃氣機組總裝置容量1,250萬瓩。但尚未確認廠址的機組有5座,總裝置容量600萬瓩,幾乎佔總額的一半;分別為民國116年一座,180萬瓩;117年兩座,240萬瓩;118年一座,120萬瓩。根據媒體的報導,嘗試看看這些機組的可能地點:

110年度報告中提到位於桃園蘆竹的長生電廠兩部45萬瓩的燃氣機組,將於11510月與1147月停止運轉,媒體報導其準備興建1110萬瓩的機組替代;報告中亦提到位於桃園龜山的國光電廠48萬瓩的燃氣機組,將於11710月停機。媒體報導原址將興建120萬瓩的新機組。事實上,國光電廠於2018年即提出擴建的計畫,但是地方政府與民眾反對,當時的鄭文燦市長就明白的表示,中油「桃園煤油總廠必須遷建,國光電廠不應擴建」,如今舊事重提,恐怕無法輕易過關。這兩個案子,都有環評與地方抗爭的問題。

另一個民營燃氣電廠的案子是位於臺南安定區的九崴電廠,裝置容量共120萬瓩,主要是為了南科的供電。這個個案,媒體近來有非常多的報導,居民以電廠鄰近人口密集提出強烈反對電廠的興建。另外兩座應該是蓋在台塑的麥寮接氣站,只是條件沒有談妥,尚不能公布。

近年來興建的燃氣電廠的廠址,除了位於嘉義民雄嘉惠二期51萬瓩(2021年商轉)與臺中港的中佳電廠外,其他都是蓋在台電公司舊有的廠址,民間業者即使在舊有廠址上擴建,也有環評與民間抗爭的困擾。

天然氣發電機組完工,可以商轉,但天然氣在那裏?110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對於液態天燃氣供應問題僅有約550字的著墨,只提到要降低現有接收站的負載率,與將燃氣安全儲量由目前的11天提高到14天,完全不提現在設備的應用率。依據中油公司111年回覆立法院年度政府中央總預算審察總報告決議所提出的問題, 臺灣目前有兩座天然氣接收站,每年可以供應1,650萬噸的天然氣,110年使用量為1,944萬公噸,天然氣接收站的負載率為118%,遠高於日本與韓國的34%38% 依據相同文件,液態天然氣的儲存槽的工期需要6~8年。 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對於新增的天然氣接收設施,只提到桃源觀塘的第三接收站於1113月通過環差審查,依外推方案進行工程施作,預定1146月供氣,提供大潭電廠、北部工業與民生用戶使用。 奇怪耶!中油自己說,天然氣儲槽施工致少需6年,三接的儲槽可能要到1173月才能蓋好,難到114117年,要由運輸船直接供氣嗎?

臺灣天然氣進口設施的工程,除三接外,還有永安一接(原為69萬公秉儲量)與臺中港二接(原為96萬公秉儲量)的擴建,分別是3座共60萬公秉與2座共36萬公秉的氣槽。 這兩個計劃的環評都是109年近年底時通過的,預計於116年年底及115年年底完工,期程算是合理。

網路資料顯示,臺灣規劃中的接收站至少還有4座,台電基隆協和的四接(2槽共32萬公秉)、台電臺中港的五接 5槽共80萬公秉)、台塑麥寮五接 4槽共6472萬公秉)、中油高雄大林蒲七接(6槽共108萬公秉)。四接與五接目前進行環評程序;六接與七接環評都還未送件!基隆協和四接環評爭議與審查過程的激烈堪比桃園觀塘三接。協和四接是唯一蓋在北部的天然氣接收站,應是為了協和燃氣機組的供氣,依據最新的供需報告,協和1號機要於11612月商轉,目前電廠與四接的環評都還在審議中,來得及嗎?大林、通宵、協和共520萬瓩發電機組的天然氣由何而來!

談談風光發電,110年光電裝置容量972.4萬瓩,依經濟部的規劃,118年年底,要達到2,900萬瓩,是目前的3倍!看看最近再生能源的新聞報導,臺灣真的能找到那麼多的土地嗎?110年風力發電裝置容量158.1萬瓩,118年年底達到1,245萬瓩,是目前的 26倍!近日新聞媒體對國際與臺灣離岸風電發展有很多負面的報導,不知對前述6年成長26倍的偉大目標有多少影響。

再生能源發電不可調度,當其裝置容量佔比超過輸配電系統可以承受時,必需搭配儲能設施。水利抽蓄是個理想的工具,但受限於地形。 根據109年度報告,112年到114年規劃儲電功率共100萬瓩。奇怪的是,儲能設施除功率外,也要有能量,為啥不告訴大家可以存多少度的電呢?在此項目,110度的內容一字未改!能源局悶著頭推動再生能源,難道真的不知道規劃儲能設施的重要性嗎?能源局有沒有算過,臺灣的電力系統可以承受多少比例的風光發電?

臺灣的電力系統已陷入泥淖,要儘速脫離的方法唯有放棄「非核家園」政策,推動核一、二、三廠延役與核四商轉。當然計劃的推動需要時間,但如果執行措施恰當,可以在56年間逐步完成。完成後,4座電廠,8部機組,總裝置容量784萬瓩,年發600億度無碳電力。臺灣電力系統將有足夠的可調控電力、足夠的燃料存量、較平穩的電價、與低電力碳排放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