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彥斌觀點】兩岸與食安問題都應「防止臺灣有事」

圖片來源: 陳健仁 臉書


「蘇丹紅」風暴席捲全臺,幾近「無食不與」,親友們無奈地邊看相關報導,邊改著食品廣告臺詞相互調侃說:「不是蘇丹紅,我可是不吃的喔!」。

從日前進口雞蛋的品管問題、美國豬肉洗產地等食安問題不斷,讓臺灣人向世界各地來臺灣觀光的旅客宣揚引以為傲的美食之時,都顯得尷尬。全民陷入另類被「抹紅」的恐慌中。

正當金廈海域爭端未歇,兩岸敵意攀升,國防部長邱國正為此憂心地睡不好,並稱兩岸已是瀕臨動武的狀態,而對人民而言,面臨兩岸緊張情勢與食難安的處境,才真的是「寢食難安」。

但反觀衛福部長薛瑞元,因不主張禁止辣椒粉輸入,十六縣市只能主動先禁止營養午餐使用辣椒粉、咖哩粉。而薛部長不願禁止輸入的原因,以「國人嗜辣,查到也無法立即禁絕」為由,加上食藥署稱即使檢驗結果出爐,也「不保證市場沒問題」,雙手一攤的仿佛要人民看著辦。這番既視感令人想到前農業部長陳吉仲面臨缺雞蛋的問題時,以天冷,人民對火鍋的需求越強勁,因此對雞蛋的需求就會增加為由,面對缺雞蛋所引起民怨的民怨。

如今離開一位不知民間疾苦、怪人民愛吃火鍋的陳部長,又多了一位責怪人民愛吃辣的薛部長。相同的是同樣不願意面對、實際解決問題,使蘇丹紅事件釀成食安的系統性事件;但更關鍵、讓人民擔憂的是,政府官員出現系統性擺爛與卸責的問題

不論兩岸問題或食安等民生問題,政府皆未做到如日本前防衛廳官房長柳澤協二,面對兩岸可能發生的戰爭時認為:「防止臺灣有事才是重點」。在兩岸問題上,柳澤先生認為,一旦開戰,臺灣不要期待他國協防、協助,因此必須透過外交與對話處理兩岸問題。但現實是,兩岸對話斷聯,加上美、中博弈白熱化與美國大選時間逼近,原本期待金廈海域爭端能危機化為轉機,以此衝突重啟對話管道,如今談判破局,兩岸現階段就如同謝安真的心,回不去了。

若同樣以「防止臺灣有事才是重點」的思維來思考食安民生問題,政府有責任讓人民食、衣、住、行、育樂都能感到安心、安全,受到保障,並「超前部署」防止人民生命安全財產受到威脅為考量制定政策。但若官員總是擺爛、政府機關螺絲鬆動,遇到問題一味以政治語言先行,鬥爭政敵或甩鍋大陸,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會讓政府信譽掃地,則難以做到如準總統賴清德信誓旦旦稱上任後要團結人民。正如法蘭西斯福山所說「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必須仰賴『信任』才能運作。」,何況賴與民進黨只獲得四成民意的支持,與未過半的國會席次。

希望不論看守內閣或未來的執政團隊,面對民意與嚴峻的兩岸問題別再擺爛,讓人民尊重與信任,才能使國家、人民團結,一起「防止臺灣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