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世界」系列-【侯可輝觀點】泰國之行:孤軍精神與國族情感的交融

圖片來源: 作者提供


盛夏的八月,受泰國中華會館邀請,有幸能夠隨團與馬前總統一同出訪泰國參加中華會館第27屆中山講座。此外也前往泰北的美斯樂緬懷泰緬孤軍,一次難能可貴的經歷,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與深遠的意義。

「和平」一直是全國海內外同胞的核心信念。今年四月,馬前總統訪問大陸後,再次為國族與和平問題注入強心針。本次受邀參與的活動主題亦不例外,除了馬前總統的演說外也強烈感受到僑胞們的赤子之心。在馬總統任內提倡的「三不政策」之外,對於和平的共識更是明確,即「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以制度處理兩岸問題」。現今的兩岸局勢也不僅僅是臺海問題,這次活動讓我們看到了全球華人對和平穩定的強烈渴望,相信這份和平的共識,將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力量。

此行中,我們參訪了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法學院,並與該院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特別是針對兩岸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其中也探討了今年四月訪陸後兩岸局勢的變化及其影響。隨行的大九學堂學員,曾經前往新加坡、美國和大陸,他們將自身的見聞與朱拉隆功大學的師生進行了分享交流。這次交流不僅促進了泰國師生對兩岸問題的理解,也為雙方創造了互相學習的寶貴機會。除了正式的討論外,我們還與朱拉隆功的同學們共進午餐,分享彼此的興趣與愛好,這些互動進一步加深了我們之間的友誼與文化認識。

「在遙遠的中南半島,有幾個小小村落」,這句歌詞是我小時候在車上聽父母播放費玉清歌曲時留下的深刻印象。長大後,我才真正理解這首歌的意境,就如同眼前的景象般具象化。我們從曼谷飛往清萊,接著驅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前往美斯樂。雖然路途遙遠,但一路上,也體會先烈們的艱辛足跡。當我們抵達泰北義民文史館時,受到整排國旗海的熱烈歡迎。在英烈紀念館中,見證了泰北忠魂的紀念,並與大家一同唱著中華民國國歌與國旗歌。那一刻,異域的情懷深深觸動了我,也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不知不覺間,淚水已悄然滑落。

在異域辛勤生活的同胞們,除了接受泰國當地的教育外,三代人不斷努力,將中華文化的傳承視為己任。他們教授注音,教唱國歌,每天莊嚴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這些實際行動,不僅延續了他們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更展現了無盡的敬仰。他們的堅持,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也是對故土情感的深情表達,讓人深受感動。

在感恩晚宴上,我們與美斯樂興華中學的同學們一同互動共舞,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在輕鬆的交談中,我們了解了他們的生活與興趣。當我們隨口問起「你們畢業後想做什麼呢?」這句看似平常的問題時,或許因為他們年紀輕輕,對未來的志向還不明確。然而,一位孤軍後裔的一句話卻讓我們心中的防線瞬間潰堤。他對孩子們說:「要和哥哥姊姊們好好學習,未來才有機會回到臺灣發展,這樣才會有未來。」

六天的旅程在歡笑與淚水的交織中劃下句點。此次出訪不僅深刻感受到兩岸和平與全球華人情感的共鳴,也讓我們見證了在異域奮鬥的同胞們,如何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傳承中華文化。每一段經歷都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與現實的啟示。面對瞬息萬變的局勢,我們更加堅信和平的力量,並將這份共識化作推動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正如那位孤軍後裔所言,唯有努力學習與堅守信念,才能為自己和下一代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