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作者提供
今年大學學測剛剛考完,社會科中有關「民法」的一個題目,就被政治大學法律系楊淑文教授指出,題目與答案都顯然錯誤。接著,數十位大學法律系教授連署,指出大考中心的法律考題,經常出現嚴重瑕疵,並且提醒目前公民教科書關於法律的章節,內容似乎過度瑣碎化、片段化,恐怕不能達到法治素養教育之目的。
國中與高中教材裡的「法律」教育內容,極度「瑣碎化、片段化」的確是多年來的問題。它使得非法律科班出身的公民老師,難以理解教材內涵。更打壞了學生對法律這個社會機制的學習興趣,也無助於青少年對法治精神的認識。結果是大學法律系損失了吸引優秀學生的機會,而中學生更沒能建立起法治國家對法律該有的理解。
目前高中公民課本第三冊有關法律的內容,包括法律基本理念與架構、憲法與人權、行政法與生活、民法與生活、刑法與生活,以及紛爭解決機制七章。每個學過法律的人都可以想像,要在一個學期不到,一百多頁的教材中,將這些大學法律系要花三年才學得到的東西,「簡要」說明,何其困難?舉例來看,在「行政法」的部分,教材中敘述「法律保留」、「法律明確性」與「授權明確性」原則。然而,這些概念在筆者自己的憲法課堂上,也得用許多的案例加上演練,才能勉強說明其輪廓。大學生如果沒有很認真花力氣研讀,只背背觀念,國家考試都還寫得一塌糊塗。但這些東西居然出現在高中課本!而在「民法」章,課本還區分「債權」與「物權」,甚至細分到債權裡面的「法定債權」與「意定債權」!多麼繁瑣而在「刑法」章,甚至將筆者當年在大一時困擾許久的「犯罪三階段論」都塞了進去,要高中生看懂「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這些許多大學法律系學生都很難讀懂的東西。訴訟法部分更是把「當事人進行主義」與「職權進行主義」都搬出來……說真的,這些素材,多數讀者看了可能眼睛都翻到天靈蓋了,它們真的是高中公民課需要學的內容嗎?就算公民老師是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又要如何在這樣有限的時間內,讓高中生(大致)了解這些天書一般的概念?更進一步的問題是:這是公民課,而不是法律系專業課,甚至也不是大學通識的法學緒論。作為一個法治國家的公民,人人都需要了解「意定債權」、「當事人進行主義」這些詞彙嗎?如果不是公民基本素養所需,那放這些內容作什麼呢?
在這樣的教材下,教的人半懂不懂,學的人囫圇吞棗,學測與指考出題的專家在選擇題的侷限下也只能從課本找些硬背的東西來出。不少法律系教授,還會對大一新鮮人說:「忘了你們在高中公民課學過的法律吧,忘得愈乾淨愈好。」
當然,這似乎對於在高中公民課努力教學的老師們很不公平。然而,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不是老師們的責任,甚至也不是教科書編者的錯。問題出在「課綱」本身就把「公民」課的法律章節,誤解為「各科法律零碎簡介」(還說不上是法學緒論)。在103課綱,將法律部分分成前述的幾個主題,然後塞進許多法律概念。以民法為例,課綱中要求應有「交易安全的保障與法律」,而其包括「契約法的基本原則」與「契約法和公平交易、交易安全、勞工保護相關法制的關係」,多麼繁瑣!課綱訂得如此複雜,教科書與老師當然也只好在這個架構下硬撐!但,高中公民課還需要教到契約法與公平交易法的關聯嗎?
這個現象,在重視所謂「素養」的108課綱,理論上應該稍有改善。108課綱中的細節較少,提問與討論的空間較大。然而,它依然依據法律系習慣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領域來區分,而不是「公民教育」!而在學測、指考都是選擇題的侷限下,我們更難期待學生除了當咒語一般硬背,還有什麼其他方法來理解?老師們努力教導的各種活學活用的「素養」,與選擇題的標準答案就有衝突。這也是雖然有幾位高中公民老師很令人佩服地提出回應,說明教學現場是如何努力「養成具有公民素養的現代社會公民」,可是我們仍不表樂觀的原因。
公民教育,的確應該以「養成具有公民素養的現代社會公民」為重點。但即使是幾位優秀公民老師的回應,似乎也還是沒有抓到重點—因為他們用很多篇幅,說明學生們近年來怎樣反抗權威,但卻忽視了現在台灣最急切的公民素養問題是「不守法」、「不崇法」。法律教育當然不是教出法匠(事實上,在高中這一學期也教不出法匠),但除了了解法律在現代社會的意義以外,培養人們對法律的尊重與服從更是重點。而台灣會對關說司法不以為意,對釋憲或公投結果嗤之以鼻,鄙視國家自己立法承認的國際人權公約。甚至公眾人物不講守法與對法律制度忠誠,亂用「公民不服從」,還能得到掌聲。諸多現象,都顯示自由民主的台灣,極度欠缺法治精神。但繁瑣、夾槓、片段的中學公民(法律)教育,顯然無法幫助我們培養具有法治精神,對憲法與整個法律體制忠誠的公民。如果不想讓我們的孩子誤解甚至鄙視法律,那中學教育有關法律的內容,勢必要有極大幅度的調整。而入學考試如果仍要保留法律部分,應該限於最基本的憲政法治認識,或是以申論題取代純粹選擇題。不做改革,那不如不教或不考,以免打壞學生胃口,又浪費老師們的心力做白工。
本文精簡版曾刊登於2020年2月16日之中時電子報,標題為『中學法律教育愈教愈糊塗』,本文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