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觀點】疫情會過去,傷害別留下

圖片來源: The White House flickr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臺灣的防疫表現亮眼,備受國際讚譽。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沉穩、專業,值得國人肯定。然而,可惜的是,當局在防疫之餘,卻多了專業以外的政治算計與民粹謀略,也讓陳指揮官的出色成績打了折扣。

首先,中國大陸日前宣布湖北省解封,恰逢搭乘第二批武漢包機返臺的國人解除隔離,361人中,無人感染新冠肺炎,確實是個適當時機,讓迄今仍滯留武漢的國人順勢安排返臺。事實上,陳時中指揮官在第一時間也持正面態度,表示武漢解封後,可循一般國人返臺居家檢疫流程。

孰料,在行政院長蘇貞昌堅持「包機」,也不解除滯留湖北國人被移民署註記身分的「黑名單」後,陳時中只好尷尬改口,稱他對疫情管控有自主權,但「國家的角度」,還是要聽行政院的。網路上開玩笑說,只有蘇貞昌敢「逆時中」,但我看到的卻是蘇貞昌赤裸裸地以政治凌駕專業。

政府謹慎防疫,國人全力支持。但相較於湖北,歐、美現在已成「重災區」,為何國人從疫情目前更嚴峻的義大利、西班牙,甚至這幾天確診數成為全球第一的美國等所有其他區域,都可自行搭機返國,入境後居家隔離14天即可。只有在湖北的國人還在「黑名單」上,不能自己回來,入境後還必須被集中隔離。

滯留湖北的國人,他們在當地已經歷長時間的隔離,甚至通過核酸檢驗,傳染風險不會比由其他國家自行搭機返國者高,但他們卻遭不公平的待遇。連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都還可自行來臺,這些有中華民國護照的本國籍人士卻無法回國,這不是雙重標準嗎?這些國人的人權呢?他們是次等公民嗎?

政府對待滯留湖北國人的「特殊待遇」,從官員、官媒,到親執政黨人士與名嘴,迄今仍堅持稱「武漢肺炎」,邏輯同出一轍。這樣的出發點,當然是「抗中」情緒氛圍所致,蔡政府沒有能力抵擋民粹狂潮,或許可以理解;但是這樣操作,背後連帶引發的負面效應,對人權、對兩岸關係,未來留下的傷害難以計量。

中、美最近為疫情源頭槓起來,美國總統川普刻意用「中國病毒」取代新冠病毒之稱,但很快踢到鐵板。一來「中國病毒」涉及歧視與汙名化,包括跟川普選過總統的希拉蕊、微軟創辦人蓋茲等都表明反對;再者,美國媒體多不買單,連《經濟學人》也揶揄川普是在轉移國內「低估疫情又慢半拍」的批評。

最重要的是,開始有亞裔人士受累,甚至被毆打,逼得川普只好改口,以免年底大選把亞裔選民都得罪光了。川普27日還主動致電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釋出善意,並表明美中會在抗疫上更加緊密合作。從川普的例子,正好佐證藉由疫情操弄仇中,並非正辦。我們政府當局,對此更加不能誤判。

其實在疫情伊始,包括蔡英文總統、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一度都向對岸釋出善意,但蘇貞昌幾個粗糙操作後,加上仇中民粹反彈,善意嘎然而止;這次蘇貞昌「逆時中」,算是狗尾續貂。然而,蘇貞昌畢竟是格局不大的權鬥型政客,掌控兩岸大局的蔡總統,豈能任由情勢如此發展?

確實,我們內部目前反「中」情緒高張,包括世衛不得其門而入,中共還不忘派戰機繞臺,委實讓人難以接受。但這些情況並非不能解決,別忘了,馬英九政府時期,既能堅守主權,兩岸也可談判合作。有前例可循,審慎防疫與處理好兩岸關係,兩者並行不悖,這也是政府的責任。

疫情終究會過去,重點是會留下什麼。政府在防疫作為之餘,如能兼顧人權,乃至於未來兩岸關係的戰略大布局,相信會把傷害降到最低,也最符合國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