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作者提供
今年是飛虎隊成軍80週年,所謂飛虎隊從狹義而言,指的是存在於1941年到1942年之間的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而隨著最後一位志願隊員,第3中隊機工長隆松斯基(Frank Losonsky)在去年2月去世,所有的第一代飛虎隊員已凋零殆盡。雖然飛虎隊的歷史已經逐漸為人所遺忘,但許多志願隊的老英雄,對臺灣這塊土地還是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必須為國人所牢記。
作者許劍虹於奔騰講堂上,分享飛虎英雄希爾為何力挺挺中華民國的原因。
外號「德州」的希爾准將,雖然確實是100%的德州人,可他的出生地卻是1915年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光州。希爾是半個亞洲人,因為他的父親皮爾·帕納·希爾(Pierre Bernard Hill)為長老教會派駐朝鮮的傳教士。希爾在家裡四個孩子中排行老么,並沒有在朝鮮成長的記憶,但是他仍從父親口中,得知朝鮮人在日本殖民下的痛苦生活。
日本警察懷疑傳教士在藏匿抗日份子,時常挑釁希爾一家人,老希爾好幾次都握緊拳頭,隨時準備與日警同歸於盡。家族的特殊經歷,讓希爾對遭受日本人殖民侵略的韓國人和中國人深感同情。所以1941年3月,美國海軍退役中校爾灣(Rutledge Irvine)接受陳納德指派,前往諾福克(Norfolk)海軍基地為志願隊招募飛行員時,希爾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爾灣告訴當時在第3魚雷機中隊駕駛SB2U魚雷機的希爾,如果加入志願隊能得到每個月600美元的薪水,這是他在海軍服務三倍的價碼。不過最讓他動心的,還是能回到亞洲來為遭受日本侵略的中華民國做一點事。他在1941年9月15日抵達緬甸,開始學習駕駛飛虎隊的主力機種Hawk 81A-2,寇蒂斯-萊特公司生產的P-40B驅逐機外銷型。
希爾進入由海軍飛行員組成的志願隊第2中隊服務,他在1942年1月3日首度參戰,駕駛Hawk 81A-2襲擊日本陸軍航空隊在泰國的塔克基地。1942年3月24日,第2中隊的中隊長牛柯克(John Newkirk)戰死,由希爾接替其中隊長職務。此刻希爾在空戰中擊落的日機數量已經高達12又四分之一架,成為大家公認的王牌飛行員。
在整個志願隊的空戰英雄排行榜中,希爾也只輸給取得13架紀錄的第1中隊中隊長尼爾(Robert Neale)。不過希爾在志願隊時的最大貢獻,還不是在空中擊落多少架敵機,而是1942年5月7日,在緬甸戰場上取得勝利的日本陸軍第56師團坂口支隊已經打入雲南,試圖跨越怒江對大後方重鎮昆明發動攻擊,就此切斷盟軍對中華民國的外援路線。
以希爾為代表的八名志願隊飛行員,駕駛四架可掛炸彈的P-40E型小鷹式戰鬥轟炸機,在四架Hawk 81A-2掩護之下炸射怒江周邊的山涯峭壁,以土石流淹沒日軍的方式成功阻止坂口支隊前進,挽救了大後方的安全。志願隊在1942年7月4日解散後,他是五名留在中國,跟隨陳納德將軍一起重新編入美軍的飛行員之一,擔任第23戰鬥機大隊第75中隊的中隊長。
以希爾為代表的八名志願隊飛行員,駕駛四架可掛炸彈的P-40E型小鷹式戰鬥轟炸機,在四架Hawk 81A-2掩護之下炸射怒江周邊的山涯峭壁,以土石流淹沒日軍的方式成功阻止坂口支隊前進,挽救了大後方的安全。志願隊在1942年7月4日解散後,他是五名留在中國,跟隨陳納德將軍一起重新編入美軍的飛行員之一,擔任第23戰鬥機大隊第75中隊的中隊長。
他與臺灣最深的淵源,是1943年11月25日擔任第23戰鬥機大隊大隊長的時候,率領第14航空軍14架B-25轟炸機、八架P-38閃電式戰鬥機和七架P-51野馬式戰鬥機空襲了新竹機場。此次空襲行動獲得極大成功,共計在空中和地面摧毀日本海軍新竹航空隊17架飛機。在政治上,則讓當時人在開羅出席盟國三巨頭會議的蔣中正委員長有更多本錢提出對臺灣主權的聲索。
當希爾卸下第23戰鬥機大隊的大隊長職務時,他的戰果又增加到了18又四分之一架。對中華民國而言,希爾最珍貴的地方並非他的英勇殺敵,而是他對國軍將士英勇抗擊日軍的親眼見證。1944年,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動員52萬大軍發起「一號作戰」,試圖打通從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可惜國軍因為各種主觀與客觀的原因,在這一場戰役中兵敗如山倒。
當時,眾多美國外交官與媒體,對國軍採取嚴厲的批判,認為這是因為國民政府的腐敗所導致。然而希爾卻在晚年的回憶錄中替國軍抱屈,並以衡陽保衛戰中陸軍第10軍軍長方先覺的表現為例,指出國軍的英勇不輸給阿拉漠戰役中的德州勇士。國軍之所以失敗的原因,來自於駐華美軍司令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沒有向第14航空軍提供足夠的支援,讓他們能為國軍執行更多空中支援任務。這位友人的支持,讓我們深切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