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何思慎觀點】告別安倍:開啟岸田紀元的日本政治
今年的日本參院選舉不平靜,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上午在奈良大河西大寺為尋求連任參議員的子弟兵佐藤啟助講時,遭槍擊身亡,得年67歲。12日家族舉行喪禮,訣別安倍。相較無奇參院選舉結果,安倍遭遇不測離世對自民黨派系勢力消長應更具影響...
2022-06-06
【廖元豪觀點】誰關心司法?—從強尼安珀大審到國民法官
美國「強尼戴普 vs. 安珀赫德」精彩的直播審判大秀,延續了六個星期。根據統計,直播吸引了超過八千萬觀眾,而且在陪審團公布評決的那時就有三百五十萬以上的人盯著看。如果加上許多「非同步」關注審判過程和結果的人,說全球有上億人都在看這場審判,一點兒也不為過...
2022-07-08
【趙春山觀點】朝野前進2024,人民問「牛肉在那裡」?
年底臺灣地方選戰已吹響號角,由於選舉結果牽一髮動全身,會影響2024年總統大選的布局,所以朝野政黨都糾纏於提名候選人的問題,把這場選舉視為2024年的前哨戰;但美國前國防部官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卻大膽預測,中共可能在5年內對臺動武,時間就選定2024這一年...
2022-06-15
【翁履中觀點】當戰爭成政治舞臺,誰是真英雄?
烏俄衝突持續至今一百多天以來,和平還沒見到曙光,但是持續帶領烏克蘭抵抗普丁的澤倫斯基,已經成為全球對抗入侵者的英雄象徵。然而,現實生活中,這個世界沒有因為出現英雄而得到平靜,相反的,國際政治的殘酷,恐怕會讓英雄也必須低頭。三個多月來,民主國家雖然持續試圖展現團結,但是,從全球學界到政界,都開始出現要求烏克蘭思考妥協方案,面對現實的呼聲。而支持烏克蘭的民主國家,在提供的軍事援助上也開始打折扣,間接暗示烏克蘭應重新思考未來。民主國家的政治領袖在烏俄戰爭中,與其說展現如何凝聚共識,不如說人人都想演出英雄角色,問題是,誰是真英雄?是不惜犧牲的強勢,還是應以蒼生為念,有勇氣承擔失敗主義罵名?
2022-06-10
【葉家興觀點】誰生活在民主國度?
最近,歐洲的民主聯盟基金會(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和拉塔納(Latana)大數據公司公布了一項跨國調查報告...
2022-06-22
【賴祥蔚觀點】發展經濟學家獲5000萬獎金──對臺灣深化永續發展的啟示
今年度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是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薩克斯被認為是天才型的經濟學家,二十八歲就獲聘為哈佛終身職教授,是發展經濟學的大師。發展經濟學不只研究經濟,也研究人口、健康、教育和環境等因素。
2022-06-20
【揭仲觀點】中共針對臺灣海峽的法律戰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6月13日的例行記者會中,答覆外籍媒體詢問時,表示「臺灣海峽水域由兩岸的海岸向海峽中心線延伸,依次為中國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強調中國對臺灣海峽享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汪文斌也強調「國際海洋法上根本沒有國際水域一說」,否認臺灣海峽為國際水域。
2022-06-01
【蕭旭岑觀點】乞丐趕廟公:真假臺灣人論(一)
今年臺灣又無法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一直聲稱挺臺的美國最後也未相挺,前總統馬英九問一句「為何在他任內就可以年年參加?」引發綠營瘋狂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