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張登及觀點】論捍衛憲法
當前國際情勢極不穩定,以巴、以伊、俄烏戰火持續增溫,川普政府在「馬斯克震盪」與各州「無王運動」挑戰後,人事與戰略更添不確定,安排由蕭副總統談話應被解釋為為區域與兩岸注入穩定性,為朝野歧見增加兼容性,亦呼應賴總統邀請主要在野黨領袖聽取「國安簡報」設定的目標—促進團結…
2025-06-25
【柳金財觀點】在地協力者兩難?國安風險識別顯化 標籤政治分化團結
諷刺的是歷史弔詭卻產生循環,民進黨批判國民黨為在地協力者,仿若昔日國民黨批判臺獨、中共及黨外人士是三合一敵人般。確實協力者語詞運用,既助於識別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認知,提高社會對統戰滲透的警覺;但卻也可能衍生出標籤政治的危害性。濫用或泛化協力者概念,已然促發臺灣國家安全與民主自由如何平衡爭論…
2025-06-11
【翁履中觀點】美國或許撐得住極化政治,但臺灣能禁得起撕裂?
問題是,美國可以弱,美國有空間可以犯錯,因為它處於北美大陸,具有兩大洋隔絕於其他強國的地緣優勢。民主制度的反覆拉扯,在美國可以經歷風暴後修補,但臺灣不是美國,沒有這樣的本錢。在面對中國威脅與地緣風險環伺的現實下,臺灣步上極化之路,後果遠比美國嚴重得多…
2025-06-26
【曹若梅觀點】「一畫開天」伏羲氏
2025乙巳年的6月21日是夏至,甘肅天水舉行隆重的伏羲氏祭典,由省長宣讀祭文,樂舞告祭的場面莊嚴肅穆,在大陸參訪的馬英九率團來到天水伏羲廟親自獻花致祭,新北市的先嗇宮也同步舉行儀典,由王金平主祭…
2025-06-02
【黃奎博觀點】對兩蔣的轉型正義此非其時
高喊臺灣國的內政部長辯解說,這是《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法定義務故須加以推動,讓人感到莞爾。政府應遵守所有法規,而非選擇性或具政治算計地去做。如果民進黨政府切實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避免混淆國家認同,正視並宣揚國民黨政府在統一中國、抗日、剿共、建設臺灣地區等歷史,此時在轉型正義上強調守法,才有為人所信之處…
2025-06-06
【葉家興觀點】第一賣血大國的悲歌
美國是全球唯一允許個人每週捐血漿2次、每年最多104次的國家(多數國家的年上限遠低於此,例如歐洲普遍限制在30次內)。這種高頻採集,使美國以全球5%的人口供應了70%的血漿資源…
2025-06-23
【陳國祥觀點】李在明能,賴清德不能
在野黨領袖何以不參加國安簡報?主要原因賴清德執政一年多來拒絕承認國會少數席次的事實,極盡所能打壓立法院決議及在野黨主張,甚至大肆推動「大罷免」,意圖翻轉國會席次結構,重回全面執政時代,繼續恣意妄為。至於邀集在野黨聽取國安簡報,只不過是要他們去聽訓、上課,而毫無與其共商國是的意願…
2025-06-20
【賴祥蔚觀點】護國神山與電池國力——馬英九走訪寧德時代的省思
台積電的重要性,不只是扮演臺灣的矽盾,也被美國總統川普看成涉及美國國安。這樣的成功經驗,當然值得臺灣人驕傲。然而,在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想:在這之後呢?台積電成立於西元1987年,至今將近40年,臺灣為什麼沒有另一個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