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筆者 - 周永秦 國立清華大學䇹政學者、北京大學䇹政基金訪問學人

奔騰筆者 - 周永秦
臺北人,國防軍事、地緣政治、戰略專長,常於各大傳媒撰寫軍事評論文章,亦曾受邀錄製談話性節目。

外交

【周永秦觀點】臺灣大選後 華府低調 北京觀望

舉世關注的臺灣總統大選落幕,臺灣民主邁向新的里程碑,無論支持哪個陣營,都是民主制度與臺灣人民的勝利。
接下來,華府與北京對於大選的看法,應是需要觀察之方向。

時事

【周永秦觀點】美中關係要避免落入「新冷戰」陷阱

拜習會11/15在舊金山落幕,如同多數觀察者所評,雙方仍在各說各話,本就難結構性改變,倒是在結構可能導致的衝突外增設防撞護欄,避免誤判與擦槍走火。包括習否認2027或2035攻臺、恢復軍方接觸等。而全球氣候問題更像是雙方尋求共識的唯一浮木,緊緊抓著而避免外界評斷美中關係真的失控...

時事

【周永秦觀點】中國大陸的建軍邏輯、戰略方針與臺海衝突

監察院審計部7月公布去年度中央政府決算審核報告內容,其中包括前瞻基礎建設、居住正義、能源轉型、特別預算等部分,被在野黨與輿論引用,據此質疑執政黨舉債過高。日前傳出監察院長陳菊上月在院會要求審計部應設發言人,依事實適度澄清,被外界質疑是不當施壓及越權。監察院新聞稿進一步指明,「依據審計法第17條、第20條及第69條規定,審計部針對各級政府及其所屬機關績效,有無涉及未盡職責或效能過低情事;各機關人員有無涉及財務上不法或不忠於職務上之行為;及查處各機關不為負責答復或答復不當案件,依法即應報監察院處理。又依據審計法第34條規定,審計部應將決算審核意見送陳監察院審議。監察院依據『監察院審議中央政府年度總決算審核報告辦法』、『監察院審議地方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辦法』,由各常設委員會審議...

時事

【周永秦觀點】評杜如松《長期博奕》:在歷史的偶然中找尋大戰略的必然(下)

再舉另一例:航空母艦。航母是杜氏大戰略的重要「證人」。他認為中國大陸早在1990年代就有能力建造/購買航母,只是戰略考量推遲(因為無法削弱美國),後來到金融海嘯後,北京才開始修復瓦良格號,力圖建立中國大陸第一支航母力量...

時事

【周永秦觀點】評杜如松《長期博奕》:在歷史的偶然中找尋大戰略的必然(上)

杜如松(Rush Doshi),現任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是拜登政府負責對中政策的核心幕僚。2021年7月他出版新書《長期博弈:中國取代美國的大戰略》(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引發熱烈討論與關注...

時事

「青年看兩岸」系列-【周永秦觀點】和平交流的前提是放下偏見

2018年我就讀台北成功高中時,曾隨建國中學、靜心中學的同學赴山東濟南、青島等城市,並與當地學校交流,在與大陸學生互動的經驗上並不陌生。當時深刻體會到雙方互動自在、熱情、親切,沒有太多隔閡,也期許將來有機會,必定要再來交換、走訪,體驗大陸的風土民情,認識此地的青年朋友...

時事

【周永秦觀點】中國人的戰爭方式 西方難解

「兵者詭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示之不用」西方人可能難明所以,但這確實存在於東方人的戰爭方式。如何在東西方戰略思維差異上取得妥協與共識,避免錯誤解讀及誤判,一直是相關研究的難題,尤其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兵學與思考模式,可能難以訂出一個公式或模型加以運用,這也是為什麼CSIS兵推,可能存在頗為嚴重卻又難以避免的偏差結果...

時事兩岸

【周永秦觀點】俄烏戰爭及臺海衝突的「結構」與「誘發」

攻勢現實主義提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2014年在9月/10月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發表題為《為何烏克蘭危機是西方的錯誤—挑釁普京的自由主義分子的妄想》(Why the Ukraine Crisis Is the West’s Fault—The Liberal Delusions That Provoked Putin)的長文,指出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侵犯...

時事

【周永秦觀點】不對稱作戰的虛與實

CSIS近期轟動臺灣的兵推激發許多臺灣防衛上的思考,當中想當然再談臺灣必須發展不對稱的老調,走向一直為美方所青睞的「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兵推中海空軍在兵推的脆弱性相當直觀:海軍26艘主力艦全數被殲、空軍被殲一半,大多被毀於地面,其他倖存飛機對空戰的貢獻微乎其微。據此,報告建議臺灣要多買些如標槍和刺針等「輕便且隱蔽的武器」,也要多發展些可遂行反封鎖作戰如岸基反艦飛彈、機動式防空飛彈等武器...

時事

【周永秦觀點】解讀CSIS兵推:當兵推警示「勝利不是一切」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1月初發表中共攻臺的兵推報告,引發國內熱烈討論。可是這些討論多著墨「戰果」,而忽略某些重要細節與戰後長遠意義,令人深感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