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筆者 - 王伯輝 核四前廠長

奔騰筆者 - 王伯輝
197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核工系;1974年清華大學核工研究所碩士。
26歲的小夥子進入台電公司,從一個小小的現場品質保證工程師幹起,一路參與核二廠建廠工程,再加入核三廠建廠。
曾擔任台電公司全面品管課課長及台電公司品質處副處長,推動台電公司各單位取得國際標準(ISO)之認證工作。期間赴日本、美國、法國等受專業品質人員訓練!
核四工程開工後,先後擔任核能四廠副廠長及廠長,帶領核四工程師參與建廠、測試等工作。並於,民國103年兼任核四工程處處長帶領核四工程師規劃、執行核四廠,一/二號機封存工作;民國105年於核四廠廠長兼龍門施工處處長任內退休,親自參與核四工地工作長達16年!從核四電廠的興建到封存,興起到衰落,台灣的一頁核電史,總有他的身影。
退休後,將其一生奉獻給台灣核能的故事及感受,寫成短文,名為「王伯輝觀點」發表於風傳媒等大媒體!

能源

【王伯輝觀點】相信2050臺灣能淨零排放及非核嗎?

政府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時事

【王伯輝觀點】這幾年,我們學到了些什麼?

人民要的不多,就是要一個,免於恐懼的生活環境!這幾年,國內發生了幾件可以上國際版的新聞,我們學到了什麼?俄/烏的戰爭,小蝦米鬥大鯨魚,我們又學到了什麼?太魯閣、普悠瑪事件,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政府除了高掛「臺鐵公司化」的大帽,讓民眾摸不著頭緒之外,我們又學到了什麼...

能源

【王伯輝觀點】畢業50年,見證臺灣核電的興與衰!

1956年1月1日,清華大學在臺復校,政府給予的重要任務就是培育原子能研究人才。而原子能研究培育主要分為工具及人才,工具為原子爐,人才培育方面就是在清華大學設立核子工程學系!

時事

【王伯輝觀點】孤臣無力回天—核四老兵的殘念!

殘念一詞源自日語,可解釋為:可惜、遺憾,甚至於「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