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筆者 - 李 敏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

奔騰筆者 - 李 敏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教育是我的事業,核子工程是我的專業!

時事外交

【李敏觀點】微量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謝長廷錯了嗎?

謝長廷在臉書上說微量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引爆藍綠政客間的口水大戰!駐日代表謝長廷的言論是否「恰當」,要從兩個層面來看,首先是科學面,再來是政治面...

能源

【李敏觀點】臺灣未來幾年會缺電嗎?

經濟部於今年6月中公佈了最新版之「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比較109年與110年度報告中,電力系統裝置容量的規劃,可以發現臺灣在非核家園政策下,電力系統的困境。110年公布的109度報告中說,111年要完成燃氣112.36 萬瓩、光電335 萬瓩、風力 201.3萬瓩。但實際完成,光電202.4萬瓩(達成率60%)、風電47.6萬瓩(達成率23%);燃氣機組掛蛋,大潭#8由111年4月延到今年7月,但僅聞樓梯響,機組至今還未商轉。原來預定今年4月商轉的大潭#9也沒如期。

時事

【李敏觀點】這個鈴鐺該怎麼掛?

2024年年初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戰火已經點燃,母雞們的廝殺已展開。一如所料的,選舉核心議題聚焦統獨與能源政策。5月29日媒體的報導說,賴清德表示「停機核能機組規劃維持緊急使用,以備不時之需」。雖然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三位傳說中的總統候選人,總算有人向「非核家園」政策開了第一槍。剩下的兩人也扭扭捏捏的拿香跟著拜。瞬間似乎大家都不反對,臺灣需要核能,但配套呢?既然恢復使用核能是共識,說來容易,但如何執行?這讓人想起一個童話故事,一群老鼠因有貓的困擾,大家開會決定給貓掛個鈴鐺就成了,散會;問題是這個鈴鐺該怎麼掛...

時事能源

【李敏觀點】臺灣能源政策為什麼「瘋」了!

美國的智庫舉行年度「臺灣會議」,邀請臺灣政府官方代表與學者討論能源安全的議題,官方代表暢談臺灣的廢核經驗,以及宣稱廢核不導致臺灣缺電! 有勞智庫費心邀請對臺灣能源政策持不同看法的學者與會,說明臺灣電力供應危機與減碳無著的實際窘況,會議主持人順勢在結語時不客氣用「簡直瘋狂」批評臺灣的非核政策,還強調這不是失言,而是忠言逆耳的警告…

能源

【李敏觀點】核四何去何從

2018年九合一選舉「以核養綠」公投獲得589萬的同意票,與反對票的比例約為6:4,該法律複決公投案通過,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一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等同於民眾同意臺灣於2025年繼續使用核能。但執政黨不採取任何積極作為、不推動核四商轉,也不規劃運轉中核電廠的延役。2025年5月核三廠二號機運轉達40年後,臺灣即實質達成非核的目標。推動「以核養綠」的志工,提出「核四商轉」公投,進入二階段連署,達標成案後,與「反萊豬」、「護藻礁」、「公投綁大選」於2021年12月19日投票。在執政黨全力動員下,「核四商轉」公投案與其他三個公投案均未通過,「核四商轉」公投的同意票與不同意票的比例為4.7:5.3,與其他三個公投案的結果並無太大的差異...

能源

【李敏觀點】半個世紀的更迭—德國核能政策

1973年10月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國家輸出組織,以石油為武器,對於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禁運,禁運持續至1974年3月正式結束,禁運期間全球石油價格上漲了近300%,從每桶3元美金升至近12元美金。許多國家都體認到能源供應與價格穩定的重要性,於是開始發展核能發電。在那個時代,德國與法國的核能發展是並駕齊驅的,兩個國家皆自美國引進核電技術,也都建構了獨立自主的核電工業...

能源

【李敏觀點】再說電價:放棄核電,卻由大戶承擔,對嗎?

蘇俄入侵烏克蘭,拜登帶頭要求世界各國經濟制裁蘇俄,杯葛蘇俄化石燃料的出口,造成全球化石燃料的全面上漲。臺灣發電配比中,化石燃料占比高達83.4%,台電公司的供電成本大幅飆升,將連帶電價飆高。經濟部於6月27日召開111年電價費率審議臨時會,審議會決定,針對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其電價15%,高壓用電均價將從2.6990元/度調漲為3.1039元/度,特高壓從2.2354元/度調整為2.5707元/度。同時考量民生物價穩定性,住宅1,000度以下、小商店及低壓用電、高壓以上6類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經精算後,平均漲幅為8.3%。經濟部表示,此次調整後,將影響上市櫃公司約290億元。在審議前,媒體報導說台電今年累計虧損已達500億元,而中油吸收了進口液態天然氣的漲價,今年累計虧損也有800億,故目前的漲幅並無法完全解決中油與台電虧損的問題。

能源

【李敏觀點】錯誤能源政策亟待亡羊補牢的勇氣與能力

2016年蔡政府宣告將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同時做出「十年內電價不會大漲」的承諾...

能源

【李敏觀點】電價暴漲,是「天災」還是「人禍」

蘇俄入侵烏克蘭,拜登帶頭要求世界各國經濟制裁蘇俄,杯葛蘇俄化石燃料的出口,造成全球化石燃料全面上漲,連帶電價飆高。臺灣的化石燃料幾乎百分百的依賴進口,而去年(110年)發電量中,1.1%為抽蓄、6%為再生能源(風、光、水、廢棄物……)、9.6% 為核能,剩下的83.4%是化石燃料(煤、氣、油),發電成本上升,電價的調整看起來理所當然!根據新聞報導,「台電今年累計虧損已達500億元,全年虧損估破千億元,…有網友透露,台電內部建議經濟部『預漲28%』電價」。世界地緣政治與經濟情勢,充滿不確定性,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否應該提前佈署,降低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對國內電價的影響呢...

時事

【李敏觀點】3月3日全島大停電是人禍

蔡英文以能源轉型之名,推動海市蜃樓般的「非核家園」政策,暴虎馮河不計代價發展再生能源,將帶動臺灣經濟起飛的電力系統推入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