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兩年來,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已到了冰點。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近日公佈的民調趨勢圖即顯示,臺灣人認同及傾向獨立(包括儘快宣佈獨立及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獨立)的比例皆在2020年來到歷史新高,分別為64.3%及32.6%,雙重認同(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及維持現狀(包括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及永遠維持現狀者)的比例則來到歷史新低,分別約只有29.9%及51.3%,更不要說中國人認同及偏向統一的比例,都只剩個位數。這段時期臺灣民眾認同觀與兩岸關係態度的變化,是否將成為未來長期發展的趨勢...
2021-01-25
閱讀更多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至今已兩個多禮拜了,雖然代表共和黨參選的現任總統川普尚未承認敗選,許多州開票結果出爐後即陷入選舉訴訟當中。不過,一般認為川普翻盤的機會不大,民主黨的拜登應能順利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
2020-11-20
閱讀更多總統大選後這半年來的各項民調,都顯示國民黨的支持度直直落,從選前還有二十幾趴,跌到近來只剩下約十幾初頭。當然,選後沒多久就進入了肺炎防疫期,從民眾的角度來看,執政團隊面對這場防疫戰爭,表現得令人滿意,而防疫的好表現同時推升了民進黨的支持度,直逼四成大關。不過,難道民進黨政府表現得好,國民黨的支持度就一定會下降嗎...
2020-07-22
閱讀更多總統大選後至已歷今四個多月,各項調查皆顯示,蔡總統的滿意度屢創新高,近期已突破六十大關,甚至直逼七成的滿意度。這當然和肺炎防疫有功,具有很大的關聯性...
2020-05-20
閱讀更多過去兩個月來,幾乎所有臺灣人關注的焦點,都是新冠(武漢)肺炎疫情的發展。由於這項病毒是自中國大陸爆發大規模感染,我們的防疫措施從初期迅速管制中國大陸民眾來臺、討論是否應該讓武漢臺商回臺,到這項病毒應該稱作新冠病毒還是武漢病毒,都隱約可以看到認同政治的影子...
2020-03-24
閱讀更多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民黨在短短十三個月的時間,從2018年底地方九合一選舉狂贏15席縣市長、選票超過民進黨約一百二十萬票,到2020年初總統大選大敗兩百六十萬票,同時讓民進黨在立法院中維持單獨過半?是什麼原因讓選舉鐘擺效用擺盪得這麼快?筆者認為以下三個主要的因素,使得2020年大選成為一次「維持性」的選舉:包括國民黨拓展選票的能力、外部因素突顯主權議題、及民眾相對保守的兩岸關係態度。
2020-01-22
閱讀更多距離2020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已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各主要政黨的總統、副總統、及立委參選人也已大致明朗,選戰已進入短兵相接的時期。究竟最後這段時間的衝刺有沒有用?還是如同柯文哲市長所說的,選戰已進入垃圾時間?
2019-11-19
閱讀更多2020總統大選只剩四個月不到了,各路參選人也已逐漸明朗。選戰正式開打之際,除了人選的個人特質外,什麼樣的議題將會成為選戰主軸?還是議題根本不重要?
2019-09-18
閱讀更多猶記得去年(2018年)5月,韓國瑜甫贏得黨內初選,代表國民黨角逐外界視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高雄市長寶座。十四個月後,韓國瑜再度贏得黨內初選,只是這次是以高雄市長的身份,代表國民黨角逐2020年的總統大位。韓國瑜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崛起,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他出線之後,未來兩大政黨對抗的主軸又會是什麼?
2019-07-19
閱讀更多每當我和國外研究選舉或政黨的學者提到,臺灣主要的政黨是以民意調查做為甄補候選人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據時,幾乎所有人都不可置信。的確,許多國家都有將民調納入候選人甄補的一環,譬如我們鄰近的國家韓國。但將民調做為核心基準的,全世界大概只有臺灣而已...
2019-05-15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