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結構性競爭方向不變
新冠疫情使得美中關係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不僅抹煞了2020年初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贏得的短暫緩和,還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甚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意識形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除了中美和全球貿易連結比冷戰與更早時期都更加綿密,難以立即「斷鏈」(decoupling)以外,所有其他方面,大國對峙的形勢都比1914年前夕的英德對抗猶有過之。
2021-02-23
閱讀更多各國一些分析家曾指出,中國與俄國總體偏好川普連任。北京飽受川普當局各項制裁與抵制之苦,倒是拜登與前總統歐巴馬之前的一些幕僚,對中國的批判沒有如疫情爆發後那樣慷慨激昂。表面上北京應該很惱火川普,應加碼拜登。但民主黨的態度絕非如臺灣眾多跟風嗜血媒體盲從美國小報那樣,以為是拜登家族甚至全黨長期被中國「收買」。實際上啟動對華制衡的,正是結束10年前中美短暫蜜月期的歐巴馬...
2020-10-30
閱讀更多修昔底德陷阱不以人的意志轉移?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認為目前的美中關係與一次大戰前夕相近。如果當時歐洲各國知道戰爭的代價—超過兩千萬人的傷亡,他們應該不會決定開戰。不過眾多觀察家都不約而同相信,「修昔底德陷阱」式的結構性衝突(現狀霸主與崛起強權之爭)很難避免,也就是「形勢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2020-08-24
閱讀更多冷戰結束後的國際情勢正在經歷劇烈轉變。包括筆者在內,多數觀察者大致同意,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正逐漸解體。其主要原因之一(但不限於)當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基礎權力分布正在移轉,其次則是這一基礎之上的制度與理念的崩壞。而新冠疫情又為這個移轉增加了激情、恐懼和戲劇性...
2020-06-23
閱讀更多美中臺三邊關係打死結?
邇來美中臺三角已死的判斷甚囂塵上,因為三個雙邊關係都已經打成死結。首先,美中關係的結構性緊張本來就很難緩和,加上病毒起源的相互攻訐與爭取連任的川普(Donald Trump)選情轉趨不利,現在甚至搞到討債、要求公布時間線(timeline)的境地,確實是下沉的惡性循環...
2020-05-01
閱讀更多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似乎又再次重複著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 「西方衰落」的老調。與前三年的大會相較,今年的主題口味更重...
2020-02-24
閱讀更多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係是歷屆總統選舉最受爭議的問題之一,或者說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其原因表面上是1947年憲法規範的這個亞洲首創民主共和國,在臺灣是否有正當性;五院制等等制度對「小國」臺灣是否「合身」之類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儘管重要,但無關臺海和戰與臺灣存亡。
2019-12-27
閱讀更多蔡英文總統首度正式肯定冷戰時期國軍保臺
今年是中共建立政權70週年,在天安門按慣例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在美中瀕臨新冷戰的緊張氛圍下,舉世矚目焦點集中在東風-17、巨浪-2與東風-41同場「亮劍」的含意。中共建政70週年,自然也是國府遷臺70年,或許也可以說這是蔡英文總統「中華民國臺灣」概念萌生的歷史起點。但是已經很少人還會想到,如果沒有古寧頭戰役的勝利與次年韓戰爆發,不管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臺灣」、還是「中華民國臺灣」,三家說法都不會有爭論的機會。
2019-10-21
閱讀更多三人成眾。三角(邊)關係是構成人類社會最根本的關係。兩人(雙邊)關係是一切「自我」認同形成的基礎,三角關係則是社會的原形。沒有第三者,雙邊關係沒有「外部」指涉,社會衝突也因無從調節,更會變成僵局。
2019-08-26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