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眾議院剛通過《臺灣國際團結法案》,主張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內容不涉及臺灣在聯合國的法律地位,現待參議院審議。此舉引發國內若干人士熱議,認為這是美方「挺臺」為臺灣國際地位建立法理基礎的重要里程碑,甚至有人認為建立新國家的「法理臺獨」有望,但這恐怕只是淪為對國際政治現勢的一廂情願...
2023-08-01
閱讀更多臺北市議員王世堅曾在反服貿抗爭現場引英文諺語“Over my dead body”(踏過我的屍體),力挺太陽花學運群眾佔領立法院,讓他廣受矚目。今年初,他再度搬出此「名言」,拒絕因其引用錯誤數字評論新竹棒球場工程並稱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草包」向林智堅道歉,他堅決地表示:“Never. Over my dead body.”惟英文是講求邏輯的語言,當年王議員與其他綠營民代在立院門口圍起人牆「保護」學生,喊出 “over my dead body”,語意明確;這次他依樣畫葫蘆,再秀英語拒絕向林智堅道歉,恐怕是邏輯不通,值得商榷...
2023-02-09
閱讀更多今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季最令球迷津津樂道的,無非就是洛杉磯天使隊年僅27歲、有投打「二刀流」(two-way player)之稱的日籍球星大谷翔平。球季才進行過半,他就不但打破了紐約洋基隊前強打者「哥吉拉」松井秀喜在2004年留下單季31轟全壘打的亞洲選手紀錄,三振數也已直逼百人,更破天荒成為大聯盟史上首位同時以投手與野手身分入選明星賽的球員。美國《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讚美大谷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棒球奇才」,其成就超越同是投打雙棲的傳奇球星貝比魯斯(Babe Ruth)。但無論是「大谷狂熱」,還是過去席捲臺灣的「建仔旋風」,我們都不能不提到日籍名投野茂英雄!他在九零年代成為亞洲選手成功挑戰大聯盟的先驅,並帶動後續亞洲球員的旅美風潮。換言之,如果沒有當年的野茂,恐怕就不會有今天的大谷。
2021-07-26
閱讀更多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職後,分別在今年四、五月在白宮會晤日本首相菅義偉和韓國總統文在寅,並在會後發表共同聲明,所涉議題包羅萬象,其中也有提及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引發臺灣輿論關注。相較於美韓領袖共同聲明,臺灣社會更在乎美日的,是軍事同盟與臺灣的關係。甚至不乏有國內學者專家和綠營政客認為,美日軍事同盟範圍已明確擴至臺海。但這樣的解讀,恐怕是過度樂觀、流於一廂情願的期待。其實,歷時68年、反映出日本人在戰後政治態度以及社會現象的日本怪獸電影系列《哥吉拉》,能提供我們重要的洞察。
2021-06-03
閱讀更多今年元月我偕同國民黨革實院院長羅智強花了半個月騎腳踏車,從北到南宣傳「反萊豬」公投,沿途受到民眾熱情加油,也收集到為數眾多的連署書,上週此案連署總數已突破七十萬,讓我備感榮幸能夠參與其中...
2021-03-03
閱讀更多日前美國聯邦總務署依法啟動交接程序,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應無懸念了,雖然川普總統仍未承認敗選。而這次美國大選廣受國人關注,並引發熱議,不僅是前所未見,也是好事一樁。惟當中不乏對美國政治和選舉有一些誤解,因此有撰文釐清的必要...
2020-12-14
閱讀更多本月初行政院公布新版護照封面,刻意將中華民國英譯國名「Republic of China」縮小,改環繞國徽,且字體小到不行,必須要重複寫三次才能繞完一圈,除了跟各國大學校徽或職業球隊隊徽中的一次文字環(弧)狀設計大相逕庭之外,也不免讓人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聯想,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反之,「Taiwan」字樣也被不成比例地放大,整體乍看之下相當突兀。無獨有偶,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日前在她推特私人帳號中,自稱是「臺灣駐美大使」(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一再反映出民進黨政府外交部暗諷中華民國是「贅字」的相同心態...
2020-09-25
閱讀更多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距今不到百日,各項民調顯示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連任之路不太樂觀,而他早在年初疫情延燒到美國之際,就以「戰時總統」(wartime president)自詡,企圖藉由提高美「中」對抗氣氛來拉抬自己的國內選情。最近川普政府不但首次公開挑戰中國南海主權,且無預警強關中共駐德州休士頓的外交領事館,並引起中共報復開刀美國成都外館回敬,雙方政治角力白熱化...
2020-07-31
閱讀更多在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際,臺灣希望參與今年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卻未果,讓執政黨拿臺灣防疫成就和口罩外交來進行「大外宣」的戲碼頓時破功...
2020-05-29
閱讀更多新冠肺炎蔓延全球,方興未艾,臺灣政府傾力防堵疫情擴大,惟國內朝野輿論先後在滯留武漢臺人包機返臺以及陸配子女來臺等議題上多生齟齬,再三反映出臺灣重大公共政策難逃統獨意識形態束縛的本質。
2020-03-02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