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 喜歡引用甘迺迪在就職演說中的一段:「如今號角又在召喚我們,不是號召我們拿起武器,雖然我們需要武器;不是號召我們作戰,雖然我們嚴陣以待;而是號召我們肩負一場長期的、勝負難決的奮鬥重任…」來詮釋現今的國際環境。
研究專長為憲法、行政法、反歧視法、美國公法。大部分的法律人,都努力學習如何用法律「維護」社會既有的秩序。但卻忽視了自己不知不覺在捍衛既有的不義......包括瘋狂喊著「革命」的那些人。
專長為中共研究、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研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喬治城大學俄羅斯區域研究計畫博士候選人;曾任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俄羅斯研究所所長及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長。
「學法律、教法律一輩子,待過三個獨立機關,獨立思考已經是我的習慣」。
本想單純在大學作育英才,沒想到生活愈來愈複雜,但持續對我國外交(兩岸關係涉外事務議題)、美國外交、東南亞區域安全、國際談判等保持高度興趣。
信仰音樂與哲學,認為人生的疑問解答都在《金剛經》裡頭,另外一個角色是「資深樂評人」。作為一個中台灣出生,父執輩都是黨外的小孩,從小就認定這塊土地屬於所有台灣人,厭惡雙重標準與省籍情結。尤其對「只有我(們)正確」但是卻用一番大道理包裝的事物,有著如同聆聽一首庸俗卻冗長樂曲般的心情。
執業律師,長年於大學兼授憲法、基本人權、言論自由相關課程;醉心於實用憲法,促成憲法於社會生活或司法程序中限制政府權力,保障私人權利。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博士,專長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經濟學、東亞區域整合、東南亞區域研究。
作者的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雙重角度出發,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泰鼎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憲法學會副秘書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理事長。2007年擔任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2009年至2012年兼任台北市政府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暨執行長,2009年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選為「傑出公務人員」。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兩岸經貿、住宅經濟與應用個體。曾任政大經濟系系主任、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理事長、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主筆、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荷蘭萊頓大學交換教授、行政院政務委員、國發會主委、福建省主席與大陸委員會特任副主委。
黃介正博士為外交、國防、大陸事務專家,除在淡江戰略所專任教職,並定期發表學術論文及報紙專欄。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哈佛燕京學人。傾向從心理文化的層面穿透兩岸多元且複雜的問題核心本質。
詩人,作家,寫過報導文學、小說。愛好旅行。相信「人生是不斷追真理的旅程」。
嚴震生,政治學暨國際關係學者,美國與非洲政治專家,教育背景為美國德州大學歷史學及政治學碩士、普渡大學政治學博士。
研究專長為法律哲學、國際公法、專業倫理、英美法,除長期投入法學教育外,曾擔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暨政務委員,臺南市立法委員。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投資,區域經濟整合與產業經濟。
美國華府台美研究中心執行長、前總統府發言人、中國國民黨前文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及國際事務部主任、英國劍橋大學新興強權研究中心研究員、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鹿港人,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國立臺大建築與城鄉所碩士。曾發起反杜邦運動、從事東倫敦移民法律服務。
致力於性別平權及婦幼保護工作,關注於家庭暴力、職場平權、兒童保護等議題。與婦女團體持續推動有關婦幼保護立法、修法工作。
臺北市人,長年在花東縱谷教學與社區工作,寫現代詩與報導文學,關心臺灣偏鄉的數位公平政策。
在香港吐露港灣生活與任教的台灣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電影裡的小鎮苗栗銅鑼,台大電機系學士、經濟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算、風險管理與保險博士。1996年離台前在金門太武山麓服役兩年。曾擔任《建中青年》編輯、台大大陸社《望神州》總編、台大電機系學代、大學新聞社社長、野百合學運文宣小組成員、威斯康辛大學台灣同學會副會長、《麥城台灣情》總編輯。
過往喜好閱讀政治哲學,目前則關注在政治修辭上。學習哲學思考是幫助想清楚;強化修辭訓練則是希望說明白。透過「想清楚、說明白」,希望對於當前的公共爭議與政治現象能提供一些淺見,幫助社會可以變得更美好,民主政治可以運作更完善。
心繫台灣發展,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區域研究,範疇集中於日本與兩岸之內政、外交兼及亞太區域國際關係。
服務能源界逾40年,在美國及台灣多年從事核能、火力電廠規劃設計工作。近年設立「台灣能源」部落格及臉書推廣正確能源知識並著有四本能源/氣候専書。
喜歡閱讀與旅行,保持行動力持續探索世界,期待在各種際遇中獲得更多新的想法和面對人生不同的態度。
個性樂觀、喜愛挑戰自我,自2018年獲得中臺灣文學獎第三名後,對文字的運用與專注更勝以往。於2021年進入中原大學的中等教師培訓中心,這段教學的經歷雖然充滿挑戰,卻未使我停滯不前。仍然積極培養跨領域專長,在大二時開始修讀公共行政學程,這激發了我對政治法律與不同國家議題的興趣。而我也將這些議題轉化為文字書寫,這不僅提升了我的表達技巧,也豐富了我的政治敏感度與分析議題的能力,過去的養分都化為土壤,期待未來的我能持續學習與成長。
相信在這紛擾的政治環境下,永遠有一條通向和平的戰略選項。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在政治的世界尋找著理性溝通的橋樑。
喜歡語文、旅行、與自己對話,從清奇的角度關注兩岸事務。
一位熱愛教育工作的女孩
以法律人的理性與中文人的感性,熔煉出對公共事務的熱情。期望在理工時代,呼籲社會對文字、文學和文化的重視。
對國際政治略有興趣的宅宅。閒暇之餘常手沖咖啡,也很喜歡泡茶,但都只是略懂。
目前就讀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在課業之餘,希望能夠透過旅遊、閱讀、與人交流,發現新的觀點與體驗。
生於千禧年的平凡女孩,想踏遍世界各個角落,用簡單的文字記錄下每一感動的瞬間。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任文教機構企劃總監,曾任科技公司專欄記者、會計師事務所採訪記者、自由撰稿作者。寫作如癡,自2008年迄今已於新聞媒體發表專欄、社論、副刊、詩詞等各類文章數百篇,座右銘為以「黑血代替紅血革命」!
現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專長領域為憲法、刑事法。曾在台北商業大學、警察專科學校、龍華大學兼課,亦曾在立法院及台北市議會擔任助理。
或許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但可以努力讓更多人接受。
目前在攻讀碩士學位,在學業與研究之餘,積極的參與各項活動,為大九學堂二期學員,第一次到訪大陸。
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全英文組,今年秋季將前往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亞洲研究所攻讀碩士。從小在中、英文混合的教育環境中成長,喜歡透過旅行、美食、音樂、閱讀了解世界。期許自己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透過不同角度去看世界。除了國際關係、政治外,也大力關注兩岸關係,盡我所能的為兩岸交流與和平做出貢獻。
教學助理、政治幕僚、中國國民黨第21屆黨代表。現就讀銘傳大學公共事務與行政管理學系,對於公共事務、政策制定等領域充滿熱情,並致力於在這些領域中發揮影響力。期望運用所學知識和實務技能,為社會盡一些微薄之力、帶來正面影響,並持續推動社會進步和公共事務的發展。
一個關心公共事務,除了希望臺灣科技產業可以蓬勃發展外,新興產業可以不落人後,也希望臺灣社會可以更加和諧和進步的理工人。
生於台北,政治大學碩士畢業,關注兩岸與國際事務
濫竽充數於教席,厭薰蕕一器;雖力求不著相住心,迄今尚難入人我兩忘之境。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王陽明心學信徒,一生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愛好文學創作、政治評論以及參與公共事務。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上也立志於服務群眾;為國家與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真理之路雖與我之間的距離還如此遙遠 ,但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臺灣花蓮布農族人,臺大哲學系博士,曾任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研究倫理、原住民族研究。近年研究主題包括原住民族權利、原住民族教育、原住民族知識與原住民族哲學等。關注臺灣族群平等議題,常對偏見/歧視、公民教育及原住民族議題發表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