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若先於美日實現首腦互訪將對日本外交構成重大挑戰,此不啻是1972年2月尼克森訪中的「越頂外交」再現,美日同盟恐有漂流之虞。石破須正面以對,以為日本尋求出路,「倚美抗中」不是石破設定的外交路徑,賴清德對日本的一廂情願不在「石破外交」的視野中,東亞區域中僅見臺灣堅定的追隨美國,形單影隻…
從俄烏戰爭角度檢視,臺灣社會國民素質與意願,真正有決心為臺灣一戰嗎?臺灣土地面積狹小,缺乏烏克蘭的戰略縱深,也無國際組織歐盟及軍事同盟組織北約可以依靠,本身非集體安全組織聯合國成員;更無美國信誓旦旦宣稱防衛臺灣,且美國政黨輪替也影響對烏克蘭承諾一致性…
但老實說此次公投意義不大,因為在5月13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核管法》第6條修正案,增訂「重新啟動」條款,讓運轉執照已經過期的機組,有申請延役的管道。加上此一條款後,目前屆齡停機的核能機組,台電均可依法提出延役申請。與此次公投是否通過無關…
網路風向有這樣大的轉變,首當其衝是藍白選民與一部分的中間選民「受夠了」,畢竟厭蠢、厭腦殘、厭雙標是很正常的人性。但除此之外,藍白陣營政治人物與媒體人奮發振作,也是局勢扭轉的重要原因…
但諷刺的是,正是在這種高張力的意識形態主張下,國安制度卻逐漸內部空洞化,對內忠誠查核鬆弛、查核對象制度化排除、責任體系層層卸責,導致共諜滲透不再是「潛在風險」,而是已發生、廣泛存在且制度未能防堵的「治理現實」…
若一國元首不先尊重、正視自己國家的國號,等於刻意不願意讓人民理性、務實地認知,中華民國立足國際的真實處境,片面強調「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卻無法正視歷史脈絡,又如何能彰顯其會尊重所治理的國民、國土甚至軍隊?且更諷刺的是,賴總統一再呼籲中國大陸要交流對話,就要秉持對等、尊嚴,但總統先對國家歷史定位、名稱如此隨興,以欺民方式過度訴諸人民國族情緒,又如何可能得到大陸方面的尊重…
「雜質說」是一項政治符碼與象徵,隱含對某種單一意識型態的純粹性追求,試圖將不同政治立場或國族認同者視為「不潔」、雜音,要建立官定封閉僵化意識型態。
這是在共同體內部找敵人,尋找開放性社會敵人,將人民內部矛盾無限上綱轉化成敵我鬥爭…
美國轟炸伊朗的單邊主義行為看似美國單極霸權的回歸,但也暴露千山獨行的孤獨,更是國內政治嚴重被特定利益團體牽制的無奈。美國盟邦不是受困於地緣衝突就是忙於應付川普關稅帶來的經濟衝擊以及川普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以色列的先發制人已經嚴重違反國際規則,對他國主權造成侵害,美國B-2轟炸機的行動為以色列背書,同樣失去合法性。西方在俄烏與以伊的表現出現雙標,更是難以服眾…
戰爭狀態結束與否,本就需要雙方的正式談判與法律程序。當前兩岸的脆弱和平,是建立在九零年代後的協商與「默契」之上,而非法理上的基礎,這是不分立場都須認清的現實。對這種現狀的選擇性接受,在對比民進黨對「和平協議」的今昔態度時,尤顯諷刺…
2025乙巳年的6月21日是夏至,甘肅天水舉行隆重的伏羲氏祭典,由省長宣讀祭文,樂舞告祭的場面莊嚴肅穆,在大陸參訪的馬英九率團來到天水伏羲廟親自獻花致祭,新北市的先嗇宮也同步舉行儀典,由王金平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