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時事外交

【鄭胤宏觀點】民進黨離戒嚴僅一步之遙

自民進黨立院黨團支持尹錫悅戒嚴,影射我國立法院同樣是被親共勢力操控,不但引發全國恐慌,更點燃南韓媒體及人民怒火,恐影響未來中(臺)韓關係走向…

時事

【楊渡觀點】春節,一個被世界肯定的日子

有一則大好的消息,在臺灣雜瑣的新聞中被忽略了。那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在十二月四日通過「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時事兩岸

【王冠璽觀點】歡迎陸生團來臺訪問:展現兩岸的軟實力與解決巨大挑戰的潛力

在這一次成功的交流活動中,臺灣幾乎所有民眾都從大陸學生訪問團的表現看到了大陸的軟實力,有些長輩甚至發出喟嘆,真不知道這樣好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而所有關注陸生團訪臺一事的海內外華人,包括外國人在內,也都因此看到了臺灣的軟實力。兩岸關係正藉著這種優質交流活動,朝向互相欣賞,互相肯定的方向前進;雖然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天真的以為,可以忽視人性惡的一面,而不必做萬全準備…

時事兩岸

【金彥斌觀點】兩岸:兩個世界,是地球人,也是一家人

受到矚目的大陸青年訪問團,雖已結束交流行程,相關話題仍在臺灣內部發酵,如大陸某網媒稱馬龍等人參訪中山女高如「唐僧進盤絲洞」,陸生團學生代表在祝賀中華隊拿下棒球十二強賽冠軍時,稱我方為「中國台北」,使原本充滿善意的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留下遺憾,也再度挑起臺灣人民對於國族認同的複雜情感…

時事兩岸

【翁履中觀點】為何臺灣沒有面對中國台北的自信?

大陸學生訪問團成員參訪臺灣期間,透過媒體祝賀「中國台北隊」拿下世界棒球冠軍引起爭議,除了政治炒作之外,其實也反映出許多人在兩岸關係中因為沒了過往的自信,呈現出的自卑心態。「中國台北」這個詞,誰不知道是大陸的用法?而臺灣使用「中華台北」作為參與國際賽事的名稱,又有誰不知道是國際政治現實…

時事

【汪葛雷觀點】一邊挺戒嚴一邊罵雙城論壇,民進黨莫名其妙

兩岸關係本來就是一種「在對立中找尋可能性、建設性」的關係,與一位根本沒有任何政治權力的學生計較用語,到底有什麼意義?不但打擊不到對岸政權,也不會替民進黨增加選票,純粹只是「替自己人找事做」,凝聚仇恨而已,到頭來請問解決了什麼問題?臺灣有變比較安全嗎?沒有,只是更烏煙瘴氣…

時事

【蔡哲明觀點】當國旗淪為「鬧場道具」…

蕭旭岑拒拿事件,再次揭示國旗在政治操作中的不堪地位。民進黨把國旗當作閙場道具,可說是慣用手法。2008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臺引發大亂鬥,正是國旗道具化的濫觴。當時特定人士拿國旗桿和國旗雨傘到圓山飯店「歡迎」(圍堵)陳雲林,進而引爆一連串衝突事件…

時事

【葉慶元觀點】川普2.0:眾狂盈朝 讓世界再度瘋狂?

當然,這一波人事案也有一些亮點!長期支持臺灣的反中大將參議員盧比歐將出任國務卿。但盧比歐接受提名聲明中強調,會努力執行川普的外交政策,並「將美國人及美國利益置於一切之上」。回顧川普第一任反對貿易全球化的立場,以及此次競選時批評臺灣偷走美國晶片生意、未交保護費等言論,恐怕盧比歐個人對臺灣的善意,將被川普對我們的敵意所掩蓋…

時事

【葉家興觀點】吳柳芳與中華隊

然而,運動員的光彩榮耀是一時的,他們的日子終究要回到長期的現實生活考驗。中華職棒的市場固然可以讓現役球員繼續發光發熱,然而如果球員一旦受傷,職業生涯的保障立即終止。對於曾經為國爭光的運動球員,社會給了足夠的生活保障了嗎…

時事

【黃奎博觀點】陸生團成新聞表示兩岸關係超差

兩岸的官方關係從馬政府時期的反對台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互利共榮,到這幾年的一中一台、排同求異、突顯爭議、相互利用。國台辦最近對於1992年兩岸政治協商結論的詮釋,只剩沒有明著講當時同意在事務性協議接受「一中各表」,但陸委會仍是裝睡叫不醒,不想接球,因此兩岸關係的官方交流持續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