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賴祥蔚觀點】臺版媒體議價法是誰不敢推?

《媒體議價法》的遠因是Google與Facebook等網路平臺興起,經常轉載傳統媒體的內容,讓許多人漸漸習慣在這些網路平臺觀看媒體內容,而不是到傳統媒體的官方網站。結果就是網路平臺的流量越來越增加,廣告收入也隨之提升;相反地,傳統媒體的閱讀人口與網路流量卻一路下滑,廣告收入也隨之減少。由於國際巨擘級的網路平臺幾乎都以美國為根據地…

【劉大年觀點】通膨削減法:美中角力新戰場

中國大陸在今年3月,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下,要求與美國就美國通膨削減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進行諮商。中國大陸指出通膨削減法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補貼個案,總補貼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而美國是以因應氣候變遷為掩護,進行違反WTO補貼規範的補貼。由於美國不願讓步,諮商未有結果,中國大陸在7月要求成立小組進行正式調查,WTO在近日決定成立小組,中國大陸取得初步進展。

【何思慎觀點】經濟與安保乖離的日中關係

岸田內閣7月9日發表2024年版《通商白皮書》指出,在1406項品類中,超過一半進口額來自中國,美國自中國進口佔比過半則僅567項品類,日本達到美國的2.5倍,此數字說明日本經濟仍高度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從進口集中度高的具體品項來看,主要為筆電、空調、機械類產品零組件、有機化學品、稀土及稀有金屬,其中不乏《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所定義的「特定重要物資」⋯

【李敏觀點】務實能源工作者的建言

不久前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討論能源議題,執政者口口聲聲的說核電不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而是能源選項的「多選題」。但委員會對臺灣企業購買無碳電力無門的苦難,視而不見,還是以回答是非題的態度,將核電排除在臺灣的能源選項之外。有媒體說委員會的討論是「反核」與「擁核」的論戰,更明確來說應該是「理想主義者」與「務實工作者」間的對壘⋯

【陳立誠觀點】「淨零碳排?別鬧了」導讀

能源無小事,錯誤能源政策可以動搖國本,臺灣能源政策已一錯再錯,但眼看又要三錯四錯⋯⋯

【陳立誠觀點】淨零排放跳票後的對策

個人有多篇文章解釋,不但臺灣無法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全球都不可能達成。本文將討論在5年後,當全球認清2030年階段性目標必將很難看的跳票,並放棄2050年淨零目標後,全球及臺灣應如何調整減碳目標⋯

【劉大年觀點】因應ECFA未來可能發展

中國大陸去年4月對臺灣禁止大陸約2500項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期間不斷放出將以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做為反制措施的訊息。而後在12月15號公布調查結果,認定臺灣對大陸進口限制屬於貿易壁壘;在12月21號直接宣布暫時終止早收清單12項石化產品的關稅優惠...

【賴祥蔚觀點】永續報告不可忽略傳播力 而淪為填鴨遊戲

在聯合國的大力倡議之下,永續成為顯學,美國與歐盟帶頭向前推進,各國也風行草偃。回顧一路走來,從早期的「社會企業責任」(CSR)至今,永續、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理念,可謂一脈相承,越來越深化、周延。

【葉宗洸觀點】巧婦無米可炊的供電困境

針對媒體日前關於「去年經濟不佳,用電量降,所以不缺電」的報導,負責電力供給的臺電立即回應,「去年用電量為史上第3高,且較2016年成長約1成,但電力備轉容量率與2016年的1.64%相比,已可維持在6%至10%的穩健情況。」。臺電如此的聲明根本是問A答B,用電量是否確實因經濟狀況不佳而下降完全未提,僅強調史上第3高用電量的情境下未出現缺電,係因電力備轉容量率得以穩定維持的說法,難以取信於民...

【何思慎觀點】岸田的東協外交意在中國

2023年是日本與東協(ASEAN)友好關係50週年,12月17日在東京舉行「東協特別領袖會議」,會後發表《日本–東協特別峰會聯合願景聲明》,揭櫫尊重法治以及加強海洋等安保合作等會議共識,言及確保供應鏈等擴大經濟安保領域合作。《聯合聲明》中的「加強海洋安全保障的合作」雖未點名中國,但針對性不言可喻,ASEAN除寮國外皆臨海,但多數ASEAN成員的海岸警衛隊及相關執法機構力量薄弱...